首页>百家讲坛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2月7日【第2022-266】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2-08

27日,星期一,2022年第267

 

【话题】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中俄深度战略合作”框架足够俄罗斯拿去继续与西方周旋,而中国要的只是时间

 

中俄元首会晤就双方进一步深入合作达成“框架”(意向)

1、中俄联合声明就进一步合作达成“框架”(意向),双方谈到了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比如相互支持主权领土完整等。

2、这个框架显然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比如上合实质性重启问题,比如阿富汗联合反恐问题等。

3、“框架”更多代表一种合作意向,其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有限。

 

再度疯狂舞动的“大欧罗巴计划”

1、在欧美高度合流的今天,所谓“欧俄安全合作”早已是一个背景已变的,过时了的“伪命题”。

2所谓“欧盟印泰论坛”里既没有邀请中国,也美邀请美国,这让人们想到了“大欧罗巴计划”。

3、欧盟会从“彻底躺平”的角度来“拉拢”中国,显然中国不会同意。所以,所谓“拉拢”中国是“虚拟拉拢,而实际排斥”中国。

4、由于美国实际上执行的也是“彻底躺平”,所以“排斥”美国是“虚拟排斥,而实际拉拢”,诶过。

5、“大欧罗巴计划”的核心就是让俄罗斯也加入“彻底躺倒”国家的行列,将局势进一步推向“新冠版本的南亚破局”,并伺机弱化、瓦解中俄战略互信。

6、俄罗斯宣布不再监控密接者,我们就应对此保持警惕。

 

徘徊在所谓“欧盟印泰论坛”中的“欧俄安全合作”的“死灵魂”

1、美国看上去在挑拨东欧爆发战争,在表面看欧洲有充分的理由不搭理美国,但这只是“双簧”,西方正在用“彻底躺倒”孤立中国。西方现在就是欧美分工,美国施压(真来还是不敢),欧盟利诱,孤立中国,拉俄罗斯进入“新冠版本南亚破局”。

2、接下来就看俄罗斯如何和西方谈。

3、对于俄罗斯来说,与中国达成进一步合作的“框架”足以让其“进可攻、退可守”与西方继续博弈和周旋,俄罗斯通过披露对中欧能源输出的真实数据表明其与西方谈是认真的。中国也将其继续将中俄关系放入“瓮城效应”中处理。

4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期间,欧洲不仅拒绝了美国,而且和俄罗斯开启了俄欧安全合作进程,今天显然这个“死灵魂”再次游荡在所谓“欧盟印泰论坛”的周边。西方用“大欧罗巴计划”和俄罗斯继续谈现实合作而暂时放下未来的憧憬。

4、目前世界天然气供应大体是平衡的,这意味一旦俄罗斯对欧洲断气,光靠美国的“援助”恐怕是不行的。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牵扯世界供应链的紊乱会否继续恶化的问题,这对欧美通胀而言不是好事。显然卡塔尔在对欧俄双方“劝和促谈”。

 

美国解除对伊朗的部分制裁,可谓“一石三鸟”

1、一方面按住伊朗,让其不在西方与俄罗斯博弈的紧要关头捣乱。

2、一方面照顾了俄罗斯在伊朗核项目上的的重大利益关切。

3、另一方面分化了中、伊、俄在伊核问题上的统一立场。

4、我们还是相信俄罗斯在“彻底躺平”与中俄战略互信之间平衡达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上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加以应对。比如,西方目前以试图从“新冠源头问题”切入“新冠版本南亚破局”的可能性较小了,所以西方不得不无奈动用“彻底躺平”这一“不是办法的办法”加以应对。

 

【话题】欧美日债市出现抛售联动、CDS交易暴增背后,是市场对西方压制通胀的不信任


(1)西方通胀持续走高,随着市场对利率预期的不断上升,市场就会围绕该预期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国债利率上升,价格下跌,意味市场在抛售国债。

(2)国债变为正利率这对大玩特玩金融游戏的西方当然不是好事,因为金融衍生品交易普遍喜欢低利率。国债利率上升意味其它债务价格比国债都高,意味融资成本大幅增加。

(3)这对股市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显然市场对控制通胀没有信心。

4)西方的金融游戏以全世界为市场,而非仅仅以美国为市场,日本国债与欧美联动显然验证了这个观点。此外在彭博社就所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谣的时候,美元却下跌,欧元却上涨,丝毫没有“美元回流”的迹象。

5)购买CDS(做空信用)这种“保险”可以对冲潜在的损失。CDS交易暴增,这意味暴风雨即将来临。不排除今天随时可能出现2008年那样的金融大危机。

6)做空的敞口越来越大,这意味“对赌”的赌盘会进一步扩大,试问,在市场越来越认识到“西墙的砖头补不上东墙的窟窿”的情况下,如何加息?

7)为了给自己找“不能加息”的“台阶”下,美国政府再度在失业率(密切观察其是否回升到4.0以上)数据问题上做起了文章。这至少能再度托起股市。西方金融要的就是,战术上波动,战略上金融资产要稳定。类似禁止“裸空”的事情,美国金融当局早在2008年就做过。

8)“9件破皮袄”巧妙变成了净资产,资产负债表因“凭空”产生的“财富”变得“光芒万丈”,这就是雷曼玩的著名的“REPO105回购事件”。

9)安然事件对中国的影响非常重大,庆幸的是中国自此基本不再将西方的所谓金融学,经济学当作“神”一般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