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家讲坛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5月30日【第2022-363期】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5-31


530日,星期一,2022年第363


【话题】对于西方就俄乌战争做出的“反省”,显然俄罗斯并不买账

 

●既然俄罗斯想谈,西方就出价——对俄乌战争的“反省”


1、英国也提出了一个让乌克兰加入“欧盟预科班”的方案,尽管其方案与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欧洲政治共同体不同。

2、日本前首相安倍公开就俄乌战争批评美国、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如果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以被迫承诺他的国家不会加入北约、或者被迫给予东部的两个飞地高度的自治权,那么就很有可能避免敌对战斗行动。

3、一方面,这些言论可以看做西方内部对俄乌战争的“反省”与整合;另一方面,西方在看到重压之下的俄罗斯有意要谈,反手将这份“反省”作为条件开出,换言之,这份“反省”的主要“听众”之一就是俄罗斯。

 

●对于西方就俄乌战争做出的“反省”,显然俄罗斯并不买账,潜台词就是,西方开出的条件,俄罗斯不感兴趣


1、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西方已对俄罗斯发动“全面战争”,显然,对于西方就俄乌战争做出的“反省”,显然俄罗斯并不买账,潜台词就是,西方开出的条件,俄罗斯不感兴趣。

2、俄罗斯真正感兴趣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金白银的现实利益,即欧盟要实质性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金融制裁。即便在传统安全层面观察,距离俄罗斯能接受的,类似让亚努科维奇回国执政的条件也是相去甚远。

3、而从美国不断加码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观察,显然无论是西方资本利益(美国资本利益代言)还是美国国家利益,明确反对欧盟实质性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金融制裁。

4、既然“战场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那就强化战场进攻,以至于俄罗斯媒体公开直播俄军在东乌使用温压弹的场景。

5、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之所以开始在军事行动中、终于使用“大杀器”(为时已晚,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恐怕首先在于俄罗斯在经济和金融上的确非常困难,对耗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

 

●随着俄乌战争的长期化,无论西方还是俄罗斯,中国因素正变得愈发“吃重”


1、俄罗斯也再度摆出进一步靠近中国的姿态,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大谈反对西方在中国新疆问题指手画脚,实为罕见。

2、既然如此,中国方面也配合对其进行策应。央视公布了J16、H6、图95同框的图片。这意味着中国对中俄联合巡航的肯定,并且借此机会严厉正告西方,俄罗斯就是在为中国解放台湾提供战略策应,而中俄实质性联手,更是天下无敌!

3、一旦如此,西方在任何地方恐怕都没戏!国际社会不妨把有关西方霸权是否存续的所有问题“全部打包”放在中东讨论、解决。

4、美国再次延长部分中国医疗产品关税豁免,除了美国在这方面依赖中国外,主要在于美国新冠疫情再次强烈反弹,再加上通胀令各种成本飙升,使得美国不得不如此。

5、所谓“不得不如此”的含义在于,这与中美在非传统安全层面上阶段性缓和无关。换言之,这更多是美方应对疫情需要,而对于全面削减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美方还未正式行动。在中美贸易问题上,越南也好,印度也罢,恐怕都无法真正意义取代中国。越南不过是中国庞大实体制造体系、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其自身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与动力,而美国和印度之间的经济互补效应十分微弱,其双边贸易更像是“原材料A国”与“原材料B国”之间的“大眼瞪小眼”。

6、当然,这也意味着,面对俄乌战争的长期化,即便是“躲在后面”的美国也耗得相当难受!

 

●“对耗”的真实场景就是,双方都耗的异常难受,但双方都不能(实质性)让步,双方都没有退路


1、在欧盟或推迟限制从俄进口管道石油的问题上,更多表现出的仍然是欧洲国家利益的强烈反弹。对此恐怕美国人恐怕也要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一旦引起“内讧”反而坏了大事,所以在此前乌克兰威胁要切断匈牙利能源管线的问题上,也只能暂时“雷声大、雨点小”。

2、俄罗斯的最大筹码就是,实在不行、被逼无奈,俄罗斯可以选择,杰尼索夫已经走在通往“梁山”的大路上,反观西方,要么选择中东全面破局、放弃世界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要么同其一道毁灭。

3、最大的讽刺莫过于,今天的俄罗斯是西方一手逼出来的,以至于让俄罗斯这样一个大国、尤其是军事大国(更是核大国、核强国),几乎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对于俄罗斯国家、民族,乃至普京政权(含普京本人)而言,俄乌战争虽然持续3个月之久,伤兵损将、耗费钱粮,但只要尚存一口气在,至少在西方实质性解除对俄罗斯经济、尤其是金融制裁之前,断无撤军的道理,否则后面就是万劫不复。

4、不排除俄罗斯会在中亚、南亚问题上,比如在阿富汗反恐、巴基斯坦政局、稳定中亚局势等问题上,以上合的口吻对西方“说事儿”的可能性。当然,对国际社会而言,即便如此,恐怕距离俄罗斯彻底放下阿富汗政策之“小九九”还有距离。而俄罗斯一旦真的放下,恐怕也就距离“半渡”不远了。

 

【话题】浅谈债市统一对外开放制度落地,对长期资金的吸引与新农村(新县城)建设


(1)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于5月27日发布联合公告〔2022〕第4号(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简称《公告》),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公告》是深入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步,有利于健全多元化投资者队伍,提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与稳健性,有利于扩大资本项目流入,更好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加快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托管银行,提升金融体系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能力。《公告》一大亮点为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或通过互联互通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

(2)某种意义上说,前往美国的钱绝大部分是“热钱”,而前往中国的,或中国需要的则是直接投资,中国对于“热钱”,除了一小部分起到活跃金融市场的作用外,并不欢迎。

(3)《公告》首先着眼国内稳经济,刺激投资,基建与新基建,如新农村、新县城建设等。资金,除了中国自己的,当然可以吸引外资。

(4)外资(直接投资、长期投资)会带来人才,技术和市场。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不缺钱,相比吸引国外直接投资、长期投资,中国更对其带来的市场、技术、人才感兴趣。

(5)当然,我们仍然强调,国有资本是主体,私有资本和外资是有益补充。此外,如此也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外国的金融联系,也是统一战线战略的一部分。

(6)在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新农村建设绝不是简单将城市人口“赶回”农村,让其务农。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农村和以前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地方荒了,没人耕种,但一方面,其大部分是不适用大面积耕种的丘陵地带;另一方面,这些地方早已通电、通网、通气、通邮、通路,这就为建设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7)在全球经济“满地鸡毛”不可避免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必然受到冲击和影响,未来,尤其当中国经济不得不进入“最低经济内循环”的时候,一些人恐怕是要离开城市的,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种巨型城市。他们可以去哪儿?恐怕建设新农村是个好选择。

(8)建设新农村一定会因地制宜,在政府的组织下发展特色经济。他们从城市来,带来了技术,带来了渠道,带来了市场,带来了消费,带来了思维。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就或涉及外国市场、技术和资金,这些都与国外的直接投资、长期投资密不可分。

(9)某种意义上说,把乡村“城市化”,赋予其城市功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喜好、特长,自由流动,这或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城镇化”,而非简单的把农民赶到城里让他们去买商品房。

(10)当这些创业、投资、建设进程开始之后,又会产生新需求,拉动基建、新基建的进一步升级、完善,形成良性循环。

 

【话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裁员潮出现,经济“小阳春”或如我们预期那样提前结束


(1)近期以来,微软、奈飞、Meta、推特、Paypal等美国多家知名企业陆陆续续发布了裁员和冻结招聘的消息。投资银行Piper Sandler整理了近期美国企业裁员的公告。该行首席经济学家评论称:“新冠疫情后就业市场的调整,意味着更多的裁员即将到来,许多公司在疫情期间过度雇佣和提供了过高薪酬。”

(2)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所谓“新冠疫情期间”指的是美国采取所谓“彻底躺平”方式应对新冠疫情的阶段;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因“彻底躺平”,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刺激,被称为美国经济“小阳春”;最后需要明确的是,所谓“新冠疫情后”指的并非是新冠疫情在美国结束后,而是继“彻底躺平”后汹涌而来的新一轮疫情开始肆虐全美。

(3)美国的经济衰退,甚至世界的经济衰退早已开始。所谓美国经济“小阳春”不过是幅度较小、持续时间不定的、阶段性经济刺激效应,某种意义上说,它并未扭转美国经济衰退的趋势,只是减缓了经济衰退的速度。即便这样,新冠疫情反弹下即将来临的裁员潮或意味美国经济“小阳春”恐怕就要提前结束了。

(4)在美国采取所谓“彻底躺平”方式应对新冠疫情的阶段,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会有一个阶段性的恢复,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增加雇员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美国抗疫不力导致疫情再度大规模反弹、中美贸易战、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俄乌战争长期化导致的全球供应链进一步紊乱,让市场普遍预期,美国经济“小阳春”或即将结束。一方面收益预期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各项成本因通胀持续飙升。预期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或是造成裁员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5)可以预见的是,在经济持续陷入滞涨的情况下,美国的各类社会矛盾或将进一步激化。强烈建议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如非必要,请尽快回国,谨防全美掀起史无前例的反华浪潮。

(6)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说,国与国之间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中美之间也会有竞争,但不应是恶性竞争。我们愿公平地比一比,谁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中国人有这个信心和底气——这意味着中国目前暂无主动冲击美国之意,当然,前提是美国不口是心非,挑衅中国。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这番话可以说直插美国的心窝子,也是首次如此表达,其本质就是“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究竟哪条路更适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之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