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家讲坛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10月9日【第2023-771期】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10-10


若美西方对以色列的“求救”无法做出有效反应则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或将成为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的翻版

 

【据媒体报道】10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局势举行紧急磋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冲突局势进一步升级。张军指出,巴以局势之所以屡陷危机,根本上是由于中东和平进程偏离正确轨道,“两国方案”基础不断受到侵蚀,联合国相关决议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国际社会和当事方必须着力打破恶性循环,超越零敲碎打的危机管控,以最大的紧迫感为推进“两国方案”作出切实努力。

 

以色列“复国”以来,一直在中东地区扮演侵略者的角色

 

【讨论纪要】这次的巴以冲突全面爆发(或者称其为巴勒斯坦“武装起义”)是有浓厚的历史渊源的,且其中内嵌了“唤醒50年前“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历史、让阿拉伯国家重新团结”之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14日巴勒斯坦阿巴斯总统访华,恰逢以色列议员6月12日窜访台湾之后。在历史上中国人民不仅不亏欠犹太民族,反而吃过大亏,包括“犹太复国主义者企图在中国领土范围内复国”、“费尔康预警机事件”等在内,甚至我们不能忘记,2006年以色列空袭致我军人(杜照宇烈士)牺牲的这笔血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复国”是美苏冷战、瓜分中东势力范围的结果。自以色列“复国”以来,一直在中东地区扮演侵略者地角色,其不断蚕食和压迫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间,剥夺巴勒斯坦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今天巴以冲突的全面爆发埋下伏笔。

 

如果用纳卡冲突对比巴以冲突,如果用亚美尼亚对比以色列,局面·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反转

 

若美西方对以色列的“求救”无法做出有效反应,则巴以冲突中以色列或将成为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的翻版,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国际社会针对西方反击之“反弹琵琶”的一种具体表现。我们提醒美以,不要太嚣张!乌克兰也好,阿富汗也罢,有很多武器通过黑市已经流入巴勒斯坦武装手中,一旦爆发战争,美国恐怕难逃“三线作战”!尤其在中国的中东政策“有所调整”,包括很多中东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已“有所调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从美国务卿布林肯“打电话没人听”的情况下,中东国家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姿态,一些国家更是“坐等”美国上门“有求于人”。当然,其中我们不排除以色列内部的“一部分人”也期待“一声炮响”,因为只有打起来了才能谈起来。而打仗是要钱粮的,以色列要,乌克兰更要!试问,美国有钱吗?即便有钱有物资吗?

 

尽管目前的国际秩序仍有西方把持,但面对本轮巴以冲突,西方或会逐渐被“边缘化”

 

在联合国层面,通过俄乌战争观察,尽管西方目前仍把控国际秩序,但是,以本轮巴以冲突全面爆发为观察点,恐怕未来在与国际社会主导之“中东和平进程”的相关表决问题上,在联合国“庙堂”之上,西方或逐渐被“边缘化”,成为“少数派”,这也算是一种“反弹琵琶”。

 

国际社会轮推“中东和平进程”与“乌克兰和平进程”方略的妙处之一

 

众所周知,加沙地带与埃及相邻,恐怕埃及也是“坐等”美国上门“有求于人”的一方,而埃及首先要与美国聊聊的就是8000万美元军援给不给的问题。显然,围绕这个点,各方都在“各取所需”,包括此前被美国“讨好”的沙特,以及刚刚被美国“洗地”的伊朗,更有心思全面活泛的土耳其和埃及。甚至,俄罗斯都可能或借本轮巴以冲突获得一个“乌克兰问题中东解决”的大好机会。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欧盟在本轮巴以冲突的问题或与美国保持距离,欧洲很清楚这是一个死局,欧洲更要为冬天临近前的能源供应问题着想。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法国街头焚烧北约和欧盟旗帜、要求退出北约和欧盟之新闻报道的出现。很明显,欧洲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美国如果想要欧洲在中东地区帮忙,首先就要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所收敛!而一旦乌克兰战争彻底失败,恐怕北约就此走入历史。不难看出的是,以上方方面面的“心思活泛”以及中东局势与乌克兰局势的微妙联动也是国际社会轮推“中东和平进程”与“乌克兰和平进程”方略的妙处之一。

 

本轮巴以冲突或不会在短期内结束,直到双方,尤其是以色列一方想谈为止

 

在我们看来,本轮巴以冲突或不会在短期内结束,直到双方,尤其是以色列一方想谈为止,如果以色列不能面对被中东阿拉伯国家“群殴”之局面的话。如果美国最终无力维护以色列的话,那么,这次的巴以冲突就将是纳卡问题的翻版,美以军事同盟的命运就是另一个集安组织。

 

国际社会通过近日宣布的南海部分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明确表示,国际社会的战略目光早已超越南海,台海,投射在中东、乌克兰局势之上。换言之,中东、乌克兰局势“一旦有变”,国际社会“随时有变”!这对俄罗斯以及直接或间接参与或关注以巴以冲突全面爆发为代表之中东局势的方方面面而言都有战略策应作用——大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西方邪恶势力打算过于“由着性子来”,小心了,国际社会绝不惯着!


【相关话题】


第5416期-为什么将现阶段的巴以问题称之为双向“启动点?”(2023-2-13)

第5679期-为何说叙利亚问题可作为国际社会通过处理巴以问题、反恐问题、外国非法驻军问题等,在整个中东地区逐渐挤出美军的切入点?(2023-4-28)

第6207期-“赎罪日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五十周年之际,为何巴以冲突再次猛烈爆发?(2023-10-8)

 

巴以冲突对油价影响不会超过俄乌战争

 

【据媒体报道】10月9日,亚市早盘交易时段,美油、布油盘中拉升逾5%,目前涨3%左右。黄金、美元、美国国债的避险属性也再次出现:美国国债期货走高,美股指期货则下跌。华尔街认为,中东的地缘政治危机通常会导致油价上涨和股价下跌。

 

【讨论纪要】本次巴以冲突的爆发与第四次中东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有所不同。我们并不赞同有关中东国家企图通过引发战争推高国际油价的说法,在我们看来,一旦冲突升级为战争,将打乱原有的一切秩序,而中东国家从中获取的利益恐怕远不及损失。

 

我们认为,即便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为战争,并真的导致油价飙升,但其对于当前已经很大程度上依赖虚拟经济、实体产业空心化极其严重的美国而言,恐怕造成的影响不能与美国全面转向金融资本主义前,也就是以产业资本为主的时期相比。这也是此前东方时事解读认为今天的西方国家可以一定程度上承受高油价的原因所在。某种意义上说,真正关心油价波动的更多是华尔街而非美国的实体产业。或者说,尽管油价的波动对通胀产生影响,但这并不是华尔街有能力处理的,或者愿意处理的。所谓“不是华尔街有能力处理”的意思在于,今天美国加息到这步田地,其对缓解美国通胀压力的作用极其有限。至于“不是华尔街愿意处理”的意思在于,华尔街更关心的、更多维护的是金融资本利益。

 

1969年到1974年,保罗·沃尔克担任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货币事务的副秘书长。这期间,美国政府正式决定让美元和黄金脱钩,而这项决定的最主要支持者就是沃尔克,“布雷顿森林体系”因此轰然倒塌。1973年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国际油价飙升,直接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胀高企。1979年,保罗·沃尔克成为华尔街“掌门”后,开启大规模加息模式,将美联储基准利率一举提升到了高达21%的惊人水平。与沃尔克时代不同的是,今天的美国,加息早已到达了最高点(2007年以来最高),然而巴以冲突(目前尚未升级为战争)才刚刚开始。也就是说,沃尔克时代“战争导致通胀、经济衰退”的“因果关系”今天似乎并不存在,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通胀已经高企。

 

所以,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今天巴以冲突虽然猛烈爆发,但真的不能与第四次中东战争相提并论。只要冲突不升级为全面战争,波及整个中东地区,甚至阻断苏伊士运河的正常航运,恐怕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于俄乌战争,也要小于三年疫情。当然,如果巴以冲突不断持续甚至升级为战争,其在金融层面对西方的威胁要大于对经济的威胁。

 

此外需要补充的是,由于西方对黄金的深度控制,由于目前西方相对金融霸权仍然存在,本轮巴以冲突对国际黄金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讽刺的是,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前,国际原油和黄金价格反而出现大幅下跌,而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则是“华尔街的需要”。

 

【相关话题】

 

第4116期-为什么说加息不但救不了以虚拟经济为主的美国,反而会让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同时“熄火”?(2022-1-11)

第5035期-从高盛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3%观察美国强行加息对虚拟经济的遏制作用(2022-10-18)

第6182期-加息加到“自伤”,小谈美联储上半年亏损逾573亿美元,13年来首次裁员(2023-9-25)

 

为何奔驰等德国车企选择与华为而非美国企业合作?

 

【据媒体报道】10月8日,全球汽车巨头奔驰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协议,将在其汽车中使用华为鸿蒙车机系统。合作不仅仅限于奔驰,宾利、兰博基尼、雷诺、斯巴姆等知名汽车品牌也与华为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消息传出震惊全球汽车行业,这意味着全球每年生产的7000万辆汽车中,将有1500万辆会使用到华为的技术。

 

【讨论纪要】研发智能汽车是华为目前的主要业务之一,在我们看来,智能汽车产业未来要比手机产业重要得多。恐怕这也是世界著名汽车品牌奔驰宣布使用华为鸿蒙车机系统的原因所在。

 

奔驰和华为合作是中德双赢的局面,这意味着德国(欧洲)传统燃油车还可以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这也意味着欧洲传统燃油车与日、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未来中国将逐步停止使用和生产传统燃油车而全面转向新能源车、智能车),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为了求生,欧洲不得不在生产新能源车、智能车方面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并尽可能获得中国市场份额。

 

目前阶段,在生产电动车的层面中国和欧洲之间合作关系大于竞争关系(中国可以向欧洲提供技术,曾几何时,欧洲曾经在传统燃油车生产方面“忽悠”中国“市场换技术”,所以,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中国反向对欧洲提供新能源车技术也是一种“反弹琵琶”),但同样意味着欧洲生产的新能源车、智能车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份额与日、美电动车形成激烈的竞争。

 

有趣的是,目前就新能源车和智能车相关的车机系统,世界范围内只有中美两家拥有全套技术,鉴于欧洲无论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是在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市场都与美、日存在激烈竞争关系,且美国又一贯在对外贸易问题上专横霸道,所以在“谁是欧洲的敌人,谁是欧洲的朋友”这一问题上,从奔驰宣布使用华为鸿蒙车机系统的情况来观察,欧洲似乎更倾向于选择中国作为朋友而非敌人。

 

大家都知道,政治为经济服务,所以,在传统安全层面,欧、美、日之间的“三边撕裂”效应会因汽车产业(传统燃油车产业和电动车产业)而被全面激活。也就是说,全面激活“三边撕裂”效应,汽车行业是国际社会进行具体操作的很好的切入点,其中华为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华为的“发力点”就在鸿蒙车机系统。由于鸿蒙致力于万物互联,在奔驰,宾利、兰博基尼、雷诺、斯巴姆等知名汽车品牌纷纷与华为签署专利授权协议后,整个欧洲距离全面加入华为生态系统,与中国产操作系统接轨,甚至与中国标准接轨恐怕就为期不远了。如果是这样,就意味着世界上将出现两套各自独立运行的“系统”,一套是中国标准,一套是美国标准,而欧洲加入中国标准将是美国极不愿意看到的。

 

结合上述讨论,由于目前总体上,中欧经济合作大于竞争,所以,在我们的观察中,欧洲面对当前复杂紧张的中东局势,面对全面爆发的巴以冲突,恐怕多多少少会与美国的中东政策拉开距离,并靠向国际社会。即便从“西方资本复杂转进”的角度来观察,欧洲也需要振兴经济“打造金窝”以迎接西方资本转向欧洲平台的这种可能性。

 

【相关话题】

 

第5920期-法国雷诺汽车董事长为何称“‘中国风暴’正逼近欧洲汽车业”?(2023-7-10)

第4831期-从德国总理舒尔茨“里外不是人”的艰难处境观察西方资本利益与欧洲国家利益之间的激烈斗争(2022-8-22)

第1237期-美国的“歪招儿”——通过加拿大法律打击欧洲汽车行业(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