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漫谈》【第2022-051期】
2023年04月15日
⬤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之所以遭受美国制裁,就是因为他们(包括中兴等)撑起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基础
未来的汽车其实更多的是一个软件的结合体或软件应用平台,强调要当灵魂不当躯壳的人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把未来的汽车当今天汽车、甚至昨天的汽车,这就是典型的汽车业的“诺基亚”。如果有些头部车企如果能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就有可能放下身段,以华为为主导深入合作。如果不能放下身段,要求掌握软件、硬件优势的华为当躯壳,那就太欠缺智慧了。
在智能汽车,智能道路问题上,华为掌握了先机,与华为合作可谓是走运。我们希望这样的企业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华为就会真的不造车了,一旦如此,中国的智能汽车就会跨越式发展。但如果最后还是造车了,也是迫不得已,那就令人遗憾了(形成竞争格局,互相掣肘,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分出精力搞汽车、产品线更长)。
要真正实现所谓的智能交通,至少需要两颗聪明的大脑,一个是在路上跑的汽车大脑,一个是承载汽车跑的道路交通大脑,而且两个大脑相互配合。这样的事情,华为一家做不到,还得靠政府。
如果中国没有鸿蒙(华为搞的)、北斗导航(国家搞的),中国不敢、也没有机会下决心推电动车,中国的手机、电脑企业只有被收拾的份。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之所以遭受美国制裁,就是因为他们(包括中兴等)撑起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基础。
奔驰、宝马不仅搞高端车,也搞中低端车。我们的电动车一马当先,如果我们只搞中低端车,等于拱手让出高端车市场。我们要打造电动车或智能汽车品牌,就必须以高端车为引领。
氢能源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大,可用于大概率工程车、商用车,劣势在于运输、储存危险、不方便。电动车的优势在于充电方便甚至可以无线充电、在国家用电低峰时候充当储能电站,劣势在于能量密度相对小(但也在提高)。由此可见,未来,氢能源、电池谁将主宰新能源车,暂且不能下结论,而我们国家也在两条腿走路。
⬤“谁掌握了5G,谁就掌握了军事革命”。同样的道理,谁率先把5G应用于汽车,也就是掌握了汽车革命
此前我们就评估马斯克可能要打造一个有政府功能、司法功能,金融功能、人工智能功能等包罗万象的X平台。
马斯克呼吁暂停研发AI,至少能为脑机接口(比如,用意识控制汽车)的研究争取时间。它一边呼吁暂停研发AI,一边加紧AI的研发(马斯克最近大手笔购置1万张英伟达A100 GPU,主要涉及开发一个大语言模型),强化了我们“即便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危害人类,中国也不能停止人工智能的研发”的观点。就像原子弹,当邪恶势力掌握了原子弹,如果我们却以原子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而拒绝拥有,那我们就是会被原子弹消灭。
发展人工智能,中国较西方的优势多,比如,思维上受到科幻片和宗教的影响较小,汉字像一幅幅画,而图形处理又是计算机的优势(图像携带的信息量大,人工智能跟图形处理密不可分,图形处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条真正道路),劣势在于不能使用最先进的芯片。
无人作战其实就是人工智能作战,跟5G平台密切相关。美国之所以举全国之力打击华为5G(包括中兴),就是因为“谁掌握了5G,谁就掌握了军事革命”。同样的道理,谁率先把5G应用于汽车,也就是掌握了汽车革命。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口减少问题对大家的心里冲击就不一定那么大。比如,在大家担心人口的时候,很多工厂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这对劳动人口的需求就相对下降了。人工智能是解决养老问题(如果机器人的定位达到毫米级,就可以端茶倒水,做饭炒菜、打扫卫生等)、学习问题、医疗问题等的好办法。
⬤小谈近期中国“爆兵”
中国的碳纤维产量很大,有的厂家年产量达万吨,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制造,比如,歼20、c919都大量使用。如果应用于外骨骼,或许会成为中国的一个独特产业。
此次陆基中段反导主要针对印度(印度内政部长窜访中国藏南地区)和美国(3月14日,美国参议院两党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线,并声称为“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顺便针对日本、韩国(韩国也声称要拥核),但不会针对菲律宾。
上次中段反导拦截的可能就是超高声速靶标(美国、印度也在搞超高声速武器,但都没成功),此次,恐怕也不会降低试验标准。连续6次试验成功,就可以战备值班,中国的中段反导已经成功试验7次了,非常成熟。
中国激光技术领先世界,激光武器反导是可以的,但功率要足够。中国的激光武器已经在沙特参加实战,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也露过一手。
福建号具备海试的条件,但近期是否会海试,不得而知。福建号即便非核动力,凭借电弹(出勤率高)、双发隐形机、各种无人机,也在战力上拉平甚至超越美国的超级航母。美国福特号整个系统都有病,电弹故障频繁、F35舰载机只有30%能升空,至今还未形成战斗力。
《东方.漫谈》【第2022-052期】
2023年04月15日
⬤从美军围绕星舰计划制定一系列方案(比如“火箭货运先锋”项目)可以看出,星舰计划具有明显的星球大战色彩
马斯克敢这样做(33台猛禽发动机并联起来使用,成功率50%、马斯克声称火箭只要离开发射台就算成功),一方面是有钱(马斯克是产业和金融双料资本家,通过讲故事吸引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赶时间,表面上是要移民火星,但真是意图却是为西方资本的核心资产---美军提供一小时到达全球的战略投送能力(显然,它首先不是要殖民火星,而是要殖民地球)。
马斯克敢这样说(成功率50%、火箭只要离开发射台就算成功)的底气所在就是猛禽发动机,其特点是使用液氧甲烷(不结焦,方便回收重复使用)、使用了分级燃烧技术(富氧分级燃烧、富甲烷分级燃烧),虽然可靠性低,但技术路线却的确很先进。中国刚刚公布的YF-209就是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大约80吨,不及猛禽发动机的号称不小于200吨级。
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思维模式与路线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在特定的行业或项目上,可以考虑借鉴(抢时间、开拓性、冒险性)。但是,砸钱(靠讲故事薅来的钱)、技术精英模式(中国的是钱学森院士创建的系统工程,更有优势)、偷工减料(SpaceX使用不锈钢、低等级的民用芯片)、搏傻行为(星舰失败的原因不去调查,却准备2个月之后再发射)等等,讲究安全第一的中国,不能盲目学之。
从美军围绕星舰计划制定一系列方案(比如“火箭货运先锋”项目)可以看出,星舰计划具有明显的星球大战色彩。对此,中国当然要针锋相对,南天门计划(原来是中航环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一个文案)就是,未来,里面相关的武器一定是核动力的。美国讲的移民火星的故事(星舰计划),中国讲的是拦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故事(南天门计划)。美国(西方)的文化是消极的(逃跑,诺亚方舟),中国的文化是积极应对(大禹治水),哲学精髓都不一样。
星链计划,马斯克说是民用的,结果却在乌克兰战争中大显身手,今天能对付乌克兰,明天就能对付中国。星舰计划首先也就是军用,星舰爆炸极大的延迟了美国的军事野心,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星舰爆炸而惋惜。
⬤对美国所谓的成功载人登月(宇航员安全登月,安全返回地球),我们持高度怀疑态度
星舰计划其实就是美国载人登月的另外一套方案(第一套方案的SL火箭发射的过程也不顺利),所以,星舰爆炸,对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肯定有影响。虽然中国的重型火箭还没出来(中国是多条腿走路,重型火箭、空天往返系统,而美国则就剩星舰一条路),但是,关键技术已经全部突破,只要需要,完全可以开始生产。
以今天的技术,实现载人登月都是非常困难,何况当时,所以,对于美国所谓的成功载人登月(宇航员安全登月,安全返回地球),我们持高度怀疑态度。NASA 说不能让中国首先登月,恐怕是说漏了嘴。这方面,以后或许有真相。
此前,中国向美国索取关于月球方面的数据,被美国拒绝,如今,美国却想借用中国的鹊桥中继卫星,中国当然也是断然拒绝。
月球基地的建设,少不了3D打印(YF-102发动机的部分核心组件采用3D打印,可靠性高、经济性好)和盾构机,所以,我们国内的盾构机企业,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研发能在月球上使用的盾构机了。
⬤我们的新能源车不能大意,要有危机感,不要认为把新能源车做到极致就万事大吉
从拥有百年品牌积淀的传统燃油车被中国的新能源车打败(太沉溺于百年品牌积淀)的角度看,传统燃油车放出的狠话(“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是在吹牛。
品牌积淀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走新能源车智能车这条路。当传统能源车承认新能源车引领潮流的时候,就意味着新能源车、特别是中国的新能源车的危急也就随之而来,因为,搞新能源车(智能车)的零部件都能买到,比如,宁德时代电池等,再在差一点的新能源车上(甚至在燃油车上)安装智能驾驶系统(比如买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传统能源车组团来中国蹭网,也就是在等待时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传统燃油车放出的狠话(“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又未必是吹牛。
所以,我们的新能源车不能大意,要有危机感,不要认为把新能源车做到极致就万事大吉了,要充分利用好独一无二的的优越条件(拥有世界上搞新能源智能车所有要素,比如5G、北斗导航、智能操作系统、毫米波雷达等等),向智能化前进(车、路都要聪明),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否则,就难免重蹈诺基亚柯达的覆辙。
为智能驾驶提供专用通道,是智能车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待技术成熟之后,肯定会取消。智能驾驶实现之后(车、路有传感器,甚至人身上都有传感器<手表、手机等>),出现交通事故,比如撞人了,通过大数据,很容易鉴定是车(车企、软件、硬件)的责任还是路(市政)的责任。其实,华为(还有其他企业)就是向这个方向努力的。
如果国际局势没有大的变化,比如,欧美金融没有大的危急、疫情没有大的反复、乌克兰局势没有失控等,中国经济就会持续恢复,这种局面如果能持续一年,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甚至能达到两位数。但是,如果这些条件有一两个被破话、甚至都破坏了,那么中国的经济会很困难、甚至可能负增长。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