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对国际社会而言,是时候“凭借”那份联合国大会120票赞成从而通过的“决议案”,以“以色列当局”对抗“决议案”所代表的联合国强烈呼声,悍然针对平民大肆且升级使用武力、从而严重违反国际法为由,“当着美帝这个大霸”的面,启动“对以色列这个小霸”的“全面制裁”进程了。显然,“制裁进程”可先由海湾国家启动,其次阿拉伯国家、再次伊斯兰世界、直到“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也参与的顺序,并视形势的具体演化而循次升级(更多内容请参考2023年10月30日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第479期东方-等待性质的新闻)
【最新验证】11月20日至21日,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约旦、埃及、巴勒斯坦、印尼外长和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等参加访问。
【简评】在我们看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16日呼吁苏丹问题冲突方尽快实现停火,意味着巴以冲突对美以之负面影响开始从海湾阿拉伯国家向中东国家外溢,而随着以沙特、印尼为代表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问中国,这一负面影响开始从中东国家外溢到伊斯兰世界,乃至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层面。这无疑验证了我们关于“对以制裁进程可先由海湾国家启动,其次阿拉伯国家、再次伊斯兰世界、直到‘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也参与,并视形势的具体演化而循次升级”的相关评估。
如果以色列继续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胡作非为,中国必将响应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的强烈呼声出面主持公道,例如将“开启对以色列政治制裁、并视形势演化逐步升级为经济制裁甚至军事制裁”这一议题提交至联合国层面。一旦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加入对以制裁,为避免以色列遭到全球层面的全面制裁,美国或因在中东问题上“有求于人”而向欧盟让渡乌克兰问题主导权,而欧盟恐将首先与(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就乌克兰问题初步解决方案达成一致、借机摆脱“乌克兰陷阱”,随后再度以“国际社会核心成员之一”的身份与中俄联手在中东轮番消遣美国利益。换言之,若美国无法阻止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所开启的上述“可怕进程”,局面将向“重启第四轮排列组合”、乃至“中东全面破局”方向演化。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