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呼吁避免巴以冲突外溢影响合力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背后有何用意?
【媒体报道】
11月28日,在下令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将近两年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俄罗斯已经恢复了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
11月28日,上周起,一场暴风雪持续席卷乌克兰、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黑海国家以及摩尔多瓦、塞尔维亚等,带来暴风、强降雪以及洪水。受极端天气影响,多个城市出现交通受阻、电力中断、海水倒灌等现象。暴风雪导致多地机场的航班发生延误或取消,部分地区的学校、医院临时关闭。
11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局势举行会议。中方代表呼吁避免巴以冲突的外溢影响,合力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
【讨论纪要】
●仅靠口头说说恐怕是不能让这一“承诺”变为现实
超级大国是有定义的,不是说自己是就是的。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就摆在大家面前,当年的苏联可称为超级大国,今天的俄罗斯比当年的苏联是强大了还是削弱了?即便在苏联之后的俄罗斯联邦时期,相比于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时期,俄罗斯是强大了还是削弱了?何况,自2022年2月24日开始俄乌战争仍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持续。从2000年第一次担任俄罗斯总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2年,“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是普京当时向广大俄罗斯民众作出的承诺。而仅靠口头说说恐怕是不能让这一“承诺”变为现实。
●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角度观察,缅甸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
1979年12月24日,苏联入侵阿富汗,激活“中央条约组织”,以美英为首的西方成功阻止苏联南下打通阿富汗直到海边、获得南亚战略方向不冻港等战略企图。当年的中国国家安全受到苏联南下战略的巨大威胁,以越南为代表,尤其在中南半岛方向尤为明显。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苏联从全球战略攻势转向战略收缩,甚至灭亡的“转折点”,越战则是美国从全球战略攻势转向战略收缩的“转折点”(好在中国当时给了美国“重新做人”的机会)。但无论是阿富汗还是越南,无论是西方遏制中国还是中国战略突围,都显示出缅甸独特的战略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缅甸之所以还能保持相对稳定与背靠中国密切相关。在缅甸军政府“后手补棋”端正态度后,这一篇儿可以翻过,但前提是缅北电诈问题必须彻底根除。
●卡霍夫卡水电站被炸毁后,在罕见暴风雪席卷黑海周边地区,尤其是克里米亚的背景下,刻赤大桥的重要性显著增加
经过权衡利弊,既然美国未敢于深入介入面点问题,那接下来其一定会在与中国相对缓和关系、继续稳住中东的基础上,将出坑、解套的指望转向乌克兰方向。
我们注意到了芬兰决定从11月30日零时起至12月13日关闭与俄罗斯接壤的拉贾约塞皮口岸的相关报道。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由于该口岸是芬兰目前唯一还在通行的东部边境口岸,这意味着芬俄陆地边界上的所有边境口岸都将关闭。至少北约表现出“这一次我是认真的”姿态。而俄罗斯由于始终对西方抱有不切实际的战略幻想,始终不肯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的背景下始终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将“一把好牌”打成了“烂牌”。所谓“烂牌”就是,美国(西方)似乎正在获取将出坑、解套之指望转向乌克兰方向的操作空间,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再度陡然升高:不仅要面对漫长的、充满恶意的俄芬边境,还要应对因芬兰湾随时可能被掐死而导致的加里宁格勒安全问题的迅速恶化。
正所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一场“世纪风暴”席卷黑海沿岸地区,重灾区之一恰恰是克里米亚、在卡霍夫卡水电站被炸毁后,随着这场罕见暴风雪的到来,刻赤大桥维持前线地区军、民用水,用电和其他后勤保障物资供给的压力愈发沉重。一旦此时西方炸毁刻赤大桥,后果对俄罗斯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更何况,有关西方对俄罗斯动用生化武器袭击早已“警报大作”!
●偷鸡不成蚀把米,俄罗斯这次似乎真的有些恼羞成怒
我们注意到了11月28日,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有关“在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早些时候举行会晤后,俄罗斯与中国进行了‘对表’,并对中国表示感谢”的相关表述。对此,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距离中美元首会晤过去了将近半个月,俄罗斯如此“翻小肠”难不成是因为和西方讨价还价、交易得不顺利?偷鸡不成蚀把米?
有趣的是,此前俄罗斯一直因自己的某些小算盘、小心思而对西方对伊朗的军备禁售唯命是从,也许在俄罗斯看来,万事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而就在近几天,有媒体爆料伊朗从俄罗斯进口了一大批重型武器,包括“苏-35”,“米-28”和“亚克-130”。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无论是通过何种交货方式进行,这些武器是以极大增强伊朗军事实力的。显然,感觉自己再次被耍了且再度被西方严重威胁的俄罗斯摆出了一副不再遵守西方对伊军售制裁,和西方在中东地区“文斗”的姿态。而在昨天的讨论中,我们刚刚强调,有时候“文斗”比“武斗”更容易“伤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再度就叙利亚问题“点炮”,再次敦促外国军队结束在叙利亚的非法军事存在,停止掠夺叙利亚的自然资源。
如果结合作为俄罗斯军事同盟的白俄罗斯在加入上合组织的问题上再进一步的情况综合观察,至少俄罗斯向西方传递出其比之以往更加看重上合组织的强烈警告信号。相比于巴以问题的“过于狭小”,叙利亚问题才是国际社会可以在中东地区对美帝“大展拳脚”之地,才是中东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核心。这里不仅涉及库尔德人问题,更涉及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稳定问题。如果有一天,连格鲁吉亚都不再变得稳定,不知道美国人是否会想起欧洲人曾经说过的“要冷战,不要冷静”的这句名言呢?最后,友情提醒西方的是,别真的把俄罗斯惹毛了,否则叙利亚问题很可能被国际社会借机玩得风生水起,而这对美帝而言,绝非幸事!
【相关话题】
第6374期-俄罗斯务必警惕西方利用“俄乌和谈”做掩护,打造俄罗斯版“珍珠港时刻”(2023-11-26)
第6380期-结合俄外长在俄乌冲突后首访北约国家参与欧安组织会议,再谈国际社会对俄罗斯仍需保持高度警惕(2023-11-28)
第6381期-为什么说欧盟强调支持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接管加沙,意味着欧美开始在巴以问题上靠近并协调立场?(2023-11-28)
东方点评美元暴跌黄金上涨
【媒体报道】
11月28日,美联储鹰派代表沃勒表示,利率不太可能进一步上升,若通胀继续放缓,几个月后有可能降息,若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没有理由继续维持高利率。美债收益率应声走低,美元指数跌破103,29号上午跌至102.46,创下8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讨论纪要】
美元终于到了此前东方时事解读反复提醒的101至102之“危险区间”,大家不妨密切注意,美联储接下来是否会有较大动作。必要时托起美元,美联储可以达到“一石数鸟”的目的。比如在美联储鹰派代表沃勒“插鸽毛”一事上,广大投资者就务必小心陷阱!美元指数下跌,黄金上涨,多点谐振,引发美国金融市场“大地震”的可能性较高,再次提醒投资者,投机美元黄金依然风险很大。
【相关话题】
第6172期-串讲:“新债王”冈拉克为何称“美经济崩溃美元将贬值”、欧盟补贴传统车企也是印钱借口之一(2023-9-21)
第6182期-加息加到“自伤”,小谈美联储上半年亏损逾573亿美元,13年来首次裁员(2023-9-25)
第6307期-串讲:美元指数跌破105、巴菲特三季度“炒股”损失近1800亿元、美多家银行因技术故障遭遇存款延迟(2023-11-6)
地方债务问题、人民币已初步具备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
【媒体报道】
11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就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表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债务是主要用于投资基础建设,是可以用有形资产做抵押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有很大的区域性,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在还债时会遇到困难,央行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他表示,未来一些欠发达省份的债务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对于跨境支付问题,潘功胜表示,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稳步增强。
【讨论纪要】
债务经济有其可取的地方,西方将债务经济发展到了极致,其对人类社会发展,解放生产力具有积极意义。毕竟资本是目前人类社会最高效调动社会资源的两种方式之一。但债务经济也有自身严重的弊端。中国没有完全施行债务经济,只是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中国也有债务问题,但更多是实体经济为主体下的债务。相比之下,西方的债务经济则完全依托在虚拟经济的浮萍之上。
潘功胜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债务是主要用于投资基础建设,是可以用有形资产做抵押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有很大的区域性,目前只有少数省份在还债时会遇到困难,央行也将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对此,我们表示赞同。中国的债务是有抵押品的,是有实物的,是可以变现的。而西方的债务的所谓抵押品都是虚拟的金融产品。事实表明,西方主要国家的税收远远无法还债,而钱又印得太多了,越来越多的钱只能在金融游戏中空转,来来往往全是虚的,全是白条。所以,中国经济最害怕“全球经济满地鸡毛”局面的,尽管也会因此承受损失。需要补充地是,中国想要真正意义上解决房地产问题,一个是慢慢提高收入(重要途径),另一个是人民币走出去(根本问题),同时这也能彻底解决债务风险。
有关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东方时事解读想说的是,随着互联网卫星的发射,中国初步建设成世界高轨互联网系统(信号存在时延),用于金融结算应该足够了(覆盖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以,在我们看来,潘功胜有关“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稳步增强”的说法是有硬件支持的。也就是说,跨境人民币支付初步具备国际范围的网络效应(更多是广义概念,可以是有形的,比如互联网卫星;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空运人民币到老挝)。
【相关话题】
第4038期-中国政府为什么可以把某房产债务危机做成了“茶杯里的风暴”?(2021-12-20)
第5189期-黑石旗下最大房地产私募基金遭挤兑,背后复杂异常的债务链会扯向何方、扯到何种程度,让人细思极恐(2022-12-04)
第5504期-为什么说,必要时,中国可以将债务展期处理,而西方的债务问题却是无解?(2023-3-10)
东方点评巴菲特的“老搭档”芒格去世
【媒体报道】
11月28日,沃伦·巴菲特的得力助手查理·芒格去世,享年99岁。
【讨论纪要】
查理·芒格99岁去世是可以算作高寿的,但与高寿相比,他更避免了一场世纪尴尬。在我们看来,所谓“尴尬”的意思就在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定会出事。但未必如巴菲特和芒格深所设想的那样,因“分拆”使得市值增加,进而使市场对其趋之若鹜,这样一来,巴菲特的后人们既可以继续坐享财富,更可以稳定经“捐赠”操作得以“洗钱”注资的“慈善基金会”的股价稳定。一旦国际局势出现重大事件,比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全面升级,恐怕即便“分拆”也无法再燃起大家的购买(股票)的欲望。巴菲特很清楚,他和芒格之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这是他们准备“身后事”,也就是“分拆”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至少他们的后人还有时间应对汹涌而来的“挤兑潮”,仍有机会趁高抛出、套现走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财产全部套现当然是不可能的,基本维持运作的现金还是能留下。即便有朝一日美国盛行的“线下零元购”(抢劫)扩散到“线上”(变革或革命),他们的后人们或还可以吃穿无忧。
芒格和巴菲特去世后,随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终结,美国的国运随着金融资本主义盛行阶段的结束也将就此慢慢落下帷幕,并成为西方金融资本主义发展的转折点,更会对美国金融市场造成不可预知的影响(大规模套现或引发资金链混乱,甚至将始于硅谷银行倒闭事件的美国“银行危机”再度引爆)。
【相关话题】
第5468期-串讲:西方又拿出了对付华为的那套手段对付TikTok、美毒火车出轨事件后续、巴菲特与索罗斯有何共性、区别?(2023-2-28)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