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8月12日,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约纳斯·苏尔维拉当天敦促德国政府尽快履行承诺,向北约东翼派驻4000名士兵。他声称立陶宛正被“咄咄逼人的邻国”包围,要求德国为安全作出贡献。
●不难看出的是,在“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氛围日渐浓厚的背景下,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分歧的确在不断加剧,甚至显露出“公开化”的迹象
【时事简评】在开始今天的讨论前,我们先回顾《东方时事解读·时事简评》第“127期”中的一段内容,原文如下:
...
【据媒体报道】8月7日,俄外交部表示,期待参加吉达举行的乌克兰问题会议的金砖国家能向俄方通报磋商进程。俄外交部表示,乌克兰冲突“无法通过对俄下达毫无意义的最后通牒来调解”,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并考虑其利益,“任何有关乌克兰问题的会晤都没有意义”。
●这一公开呼吁可以被视为俄罗斯对因其错误导致被西方撕开“口子”的中俄战略互信进行“补救”所采取的“紧急措施”
【时事简评】有些媒体在报道上述新闻的时候,“有意”去掉了“金砖”两个字。我们暂不探究这些媒体如此篡改的动机如何,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俄方的主要意图所在。
金砖国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 五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英文名称的首字母。Brick的英文翻译为“砖块、积木”,因此被称为“金砖国家”。不过,在明眼人看来,“Brick”究竟 是“金砖”还是“破砖”的关键就在中国。在西方看来,如果中国不在其中,“金砖”终归是几块破砖头罢了。所以,俄方口中的“金砖国家”指的就是中国。
不难看出的是,在破坏中俄战略互信的问题上“一错再错”后,在明白接收到中国的严厉警告信号后,俄罗斯终于“隐晦且公开”请求中国向其通报吉达乌克兰问题会 议的相关内容。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一公开呼吁可以被视为俄罗斯对因其错误导致被西方撕开“口子”的中俄战略互信进行“补救”所采取的“紧急 措施”。
●西方的“笑容”之所以“凝固”恐怕就在于白俄罗斯的军演地点太过敏感
为了更好地展开后续讨论,我们继续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8月7日,白俄罗斯开始在毗邻波兰与立陶宛的边境地区举行军演。此次军演在白俄罗斯西部的格罗德诺地区举行,这里靠近位于波兰、立陶宛边界的苏瓦乌基走廊。演习内容包括无人机的使用、坦克与机械化步兵等其他兵种的协同。
【时事简评】不知道在看见上述新闻报道的时候,那位面部肌肉仍因兴奋过度而不断颤动的乌克兰外长有何想法?恐怕他的笑容大概率就此“戛然而止”。在我们看来,由于俄方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因俄罗斯错误导致中俄战略互信被西方撕开的“口子”,“瞬间”至少被抹掉了大半。
应该说,白俄罗斯的这一举动让西方感到十分紧张,因为地点太过敏感。格罗德诺地区所在地理位置可谓“鸡鸣三国”,矛头直指苏瓦乌基走廊,而苏瓦乌基走廊是白俄罗斯连通俄罗斯唯一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陆地通道。
一 旦苏瓦乌基走廊被“打通”,恐怕西方想要收回是难上加难。而更可怕的是,由于苏瓦乌基走廊的连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将被分割, 而一旦俄军封锁芬兰湾,波罗的海三国将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可以想象的是,一旦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真的这样动手了,对西方来说,噩梦就此开始,不去救援,北 约便会因此分崩离析;救援,北约极可能和俄罗斯发生直接冲突。
当然,迫不得已,西方如果愿意跟从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大使提出的有关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划界问题的疑问而同样质疑波罗的海三国的“合法性”,也不失为一种缓解手段。否则,围点打援,把波罗的海三国作为“提款机”使用或会让俄罗斯很感兴趣。
在“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氛围不断浓重的情况下,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矛盾在不断激化。这种矛盾激化将美国,北约,欧美分歧都扯到了台前。欧美之间围绕“第一波,第二波”究竟“谁先上”的问题可谓勾心斗角不断。需要提醒俄罗斯决策层的是,欧美虽有分歧,但距离欧美“公开争吵”仍有距离,俄罗斯不可麻痹大意。此外,西方基于“内压+外乱”施压俄罗斯的努力一刻未曾停止。最新的消息是,泽连斯基核心幕僚放话称在俄建立强大间谍网,俄罗斯国内将发生更多的爆炸;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政权单方面宣布执行“黑海走廊”计划,摆出一副乌克兰不惜与俄罗斯玉石俱焚的姿态。
...
结合上面的内容回顾我们再去看立陶宛方面敦促“德国政府尽快履行承诺向北约东翼派驻4000名士兵”这一新闻报道,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
第一、在俄罗斯就此前的“错误选择”做出“补救”后,东方时事解读早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就反复建议俄罗斯之“首先两件事”之一的“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的氛围在日渐浓厚;
第二、基于“第一”,显然,立陶宛是真的害怕了!以至于向德国(“老欧洲”)公开“呼救”;
第三、基于“第二”,就此我们不妨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因为“咄咄逼人”的邻居而感到真的害怕的立陶宛为什么向德国公开“呼救”,而非美国?
第四、基于“第三”,不难看出的是,在“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氛围日渐浓厚的背景下,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分歧的确在不断加剧,甚至显露出“公开化”的迹象。无疑而问,如果这种分歧继续加剧下去,则一定会最终演化为“欧美公开争吵”;
第五、基于“第四”,在我们看来,欧美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一旦真的“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成为事实,那么在冲突爆发的“第一时间”,如果作为北约“总司令”的美国要求“反击”,那么在“第二时间”究竟谁去执行反击,美国还是欧洲,比如“老欧洲”中的法国、德国,或是其他国家?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8月12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俄总统普京有可能在8月底至9月初举行会晤,同时不排除埃尔多安访问俄罗斯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的层面上有所动作,但仍然远远不够,其本质上仍然是在“大渡河畔傻等”
【时事简评】需要着重提醒俄罗斯决策层的是,尽管围绕乌克兰问题,在“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的氛围在日渐浓厚的背景下西方内部,欧美之间的分歧在不断加剧,但局面演化到“欧美公开争吵”仍有距离。
换句话说,等过了8月1日却只是等来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在半导体上的角力并没有升级”的俄罗斯,虽然已经“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的层面上有所动作,但仍然远远不够,其本质上仍然是在“大渡河畔傻等”。
在我们看来,如果俄罗斯仍然打算继续等待“非传统安全层面”的“9月1日(荷兰相关限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限制令生效时间)”,同时还认为在“传统安全层面”其仍有“坐山观虎”的机会(菲律宾与中国海警热线电话停用是西方战略诱骗俄罗斯的最新举动,所谓战略诱骗就是故意制造南海风高浪急的局面,暗示俄罗斯可以继续再等等,而不必在“战略佯攻波兰,战术主攻立陶宛”方面“太过认真”)的话,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于8月1日之前,或是8月15日之前,其在9月1日之前要面对的战略风险要大得多得多,即:因“夜长”必然有更多的“噩梦”出现!
●因“夜长”必然有更多的“噩梦”出现的核心意思就在于..
结合上面的新闻报道。为了让大家更准确的理解“因‘夜长’必然有更多的‘噩梦’出现”这句话,我们不妨再与大家回顾《东方时事解读·时事视点》第“461期”中的一段内容,原文如下:
...
如果我们在这一背景下再去观察“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俄罗斯领导人访问土耳其达成共识”这一新闻报道,在东方时事解读于7月9日给出“若普京在土耳其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情况下仍决定继续访问土耳其,那绝非明智之举”之相关评估后,俄方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在向西方传递其愿意就与西方的关系“打下护栏”的错误信号。
如果“西方不断挑衅俄罗斯,又不停能够打下护栏”的心思深入人心,那么俄罗斯的核威慑就等同于被实质性解除。
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实质性解除俄罗斯的核威慑对于西方而言,既是第一层“伴随战略攻击之战略测试”的“战略攻击”部分,也是第二层“伴随战略攻击之战略测试”的“战略测试”部分,两层“伴随战略攻击之战略测试”彼此“嵌套”。作为第二层“伴随战略攻击之战略测试”的“战略攻击”部分,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其或在于“瞬间”颠覆普京政权。这是到目前为止,在西方于8月1日被迫向中国让步,又于9月俄乌战争必须“要有个说法”的“关键时间段”内,最高效地完成实质性消化俄罗斯的唯一手段。
俄方因在打“瓦格纳牌”的问题上始终拖拖拉拉、含含糊糊,其“负面隐患”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的“瓦格纳集团”事件会成为西方试图达成这一目的的最佳切入点之一。
...
通过上面的内容回顾,想必大家应该可以准确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最新的消息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核心幕僚放话称在俄罗斯已经建立强大谍网,俄罗斯国内将发生更多的爆炸;与此同时,泽连斯基政权单方面宣布执行“黑海走廊”计划,摆出一副不惜与俄罗斯玉石俱焚的战略姿态。显然,基于“内压+外乱”,通过嵌套式“伴随战略进攻之战略测试”手段,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的这一歹毒企图,西方不仅从未放弃,而且仍在继续紧锣密鼓地筹划、并伺机执行中。
在结束本期讨论前,我们最后看一组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8月12日,在巴勒斯坦驻约旦首都安曼大使馆,沙特驻约旦大使纳伊夫·苏代里向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外交事务顾问马吉迪·阿勒哈利迪递交了国书。纳伊夫·苏代里同时将担任沙特驻巴勒斯坦首位非常驻特命大使。这也是沙特首次任命该国驻巴勒斯坦大使。
●“奴才不是奴才,主子不是主子”的讽刺一幕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拷贝”到了中东地区
【据媒体报道】8月13日,针对日本政客麻生太郎近日窜台妄言一事,朝媒刊发国际问题评论家金胜进的文章,标题为“日本插手干预台湾问题,距离毁灭深渊只差一步”。
【时事简评】在客观上,似乎沙特和以色列也配合着玩了一把“双簧”。
在此前有关美国要求沙特与中国保持距离的公开报道中,以色列政府向巴勒斯坦让步是美国对沙特做出的“许诺”,显然,对于美国的这份“许诺”,沙特开始要求“兑现承诺”了。
8月13日,以色列外交部长科恩公开表示,以色列反对沙特在耶路撒冷设立驻巴勒斯坦的外交使团。不难看出的是,以色列对于美国这种在“卖队友”的问题上“先干为敬”的做法“十分气愤”,而在这之后则是同样感觉美国在中东地区即将大势已去的以色列就“出路”问题与昔日的“主子”美国公开讨价还价。于是,在西太,日本和美国那种“奴才不是奴才,主子不是主子”的讽刺一幕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拷贝”到了中东地区。
●基于“新账老账一起算”的层面,中国不会在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的问题上产生任何心理负担!
既然提到了西太,那就顺带说说日本。
在我们看来,朝鲜的表态显然是对中国的有力战略策应,矛头直指在台湾问题上狂犬吠日的麻生太郎。换言之,如果日本极右政权敢为美国火中取栗,充当炮灰,那么,还是那句老话:日本敢“飞”出来,就坚决将其打下来,如果美国打算提前体验“加勒比海时刻”的话。
某种意义上说,将彻底颠覆当前世界海战的“游戏规则”的“福建号”航母的服役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加勒比时刻”?更不用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轰-20”,“一招将美西方组织15天的军演打回‘解放前’”的“东风-27”、敌方潜艇“被发现即被摧毁”的紊流电磁信号检测技术、航行数千公里潜入千米海底能待60天的“魔鬼鱼”、跨介质导弹鱼雷技术等等。
最后需要警告西方邪恶势力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会像俄罗斯在乌克兰那样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届时,什么手段管用就用什么,什么手段高效就用什么!且基于“新账老账一起算”的层面,中国不会在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的问题上产生任何心理负担!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