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解读

东方-时事视点【第2023-473】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12-11

美国对本轮巴以冲突有可能导致全面外溢的各种苗头的焦虑已溢于言表

 

【据媒体报道】12月5日,俄总统普京计划6日访问阿联酋和沙特,寻求加强与重要伙伴的关系。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总统此行将在一天内完成。

 

【据媒体报道】12月5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称,伊朗总统莱希将于7日访问莫斯科,会见俄总统普京。

 

●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孤立被进一步打破,而中东国家也期待俄罗斯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时事视点】四架全副武装的“苏-35S”护航,高调地公开报道,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鲜有不多的外事访问中较为罕见的。不难看出,普京的本次出访的确存在很大风险,当然,俄方也刻意展示某种强烈警告,即:俄罗斯内部应对“意外”早有预案。此外,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中,这种“闪电访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决定什么,而不在于去谈什么。换言之,有些事情是双方早已商定的,这次去不过是“签字”而已。

 

我们注意到,对于普京与萨勒曼的会晤细节,到目前为止,仍然鲜有媒体做细致报道,外界只知道双方进行了“一对一单独会晤”。尽管如此,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西方对俄罗斯的全面孤立被进一步打破,而中东国家也期待俄罗斯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普京“闪电访问”后,立刻准备会晤伊朗总统莱西,这同样是罕见的,尤其在中国促使沙特与伊朗全面和解后显得极不寻常。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和评估中,如果再次承受巨大战略压力(再度卷土而来的核讹诈、迅速恶化的俄芬关系、贝阿铁路遇袭、亲俄前乌克兰议员在俄罗斯首都圈内被暗杀等)的俄罗斯真的打算促使两国进一步和解、并打算在中东“做点什么”的话,那将意味着俄罗斯朝向“与中国实质性合作”迈出了一大步。

 

尤其在俄罗斯开始履行于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签署为期12年的合同向中国供应7000万吨粮食的背景下,在贝阿铁路安全情况迅速恶化的背景下去观察,在俄罗斯可能于中东方向“做些什么”这一讨论话题的背后,或是俄罗斯感觉到,稳定中亚,将其作为远东铁路,尤其是贝阿铁路的“部分替代方案”变得比之以往重要得多。至少,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东主要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对于中东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来说是个好消息。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12月6日,俄外交部发布消息表示,俄外长拉夫罗夫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莫斯科讨论了全面恢复实施伊核协议的前景和加沙地带局势等问题。

●基于“俄罗斯和伊朗签署联合声明”,在俄伊元首即将会晤的背景下,伊朗完全有可能全面退出伊核协议

 

【时事视点】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闪电访问”沙特、阿联酋两国并“转身”立刻与伊朗总统会晤之际,在中欧领导人峰会即将举行之际,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当天,俄外长拉夫罗夫与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刚刚讨论了有关全面恢复实施伊核协议的前景和加沙地带局势等相关问题。

 

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之“重中之重”的中东西区,美国欠下了很多债,这些债中,层级最高的,对美国全球战略稳定破坏性最大的当数中东核问题,其中,既涉及伊朗核问题,更涉及以色列核问题。一旦中东核问题被国际社会所彻底主导并着手解决,那么美国的中东政策也好,全球战略也罢,都将产生灾难性后果。所谓“灾难性后果”的核心含义就在于,国际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的1“重置”。对此,东方时事解读想要格外强调的是:

 

第一,伊核问题多边机制曾是当时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中、俄、欧效仿朝核问题多边机制建立的,旨在联手约束美国。当然,美国也有意借此机会约束伊朗,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第二,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闪电访问”沙特、阿联酋的前一天,在伊朗总统到访莫斯科之前的12月5日,伊朗外长拉赫扬宣布伊朗打算建立一个由受到制裁国家组成的联盟。伊朗外长称,这一举动是在俄罗斯和伊朗签署联合声明后发表的,声明中承诺解决单边强制措施的后果。通过发起这个联盟,德黑兰旨在创建一个平台,使受到西方制裁的国家能够团结起来应对共同挑战。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伊朗外长所说的“单边强制措施”恐怕指的就是伊核协议。换言之,伊朗外长已在明白暗示,基于“俄罗斯和伊朗签署联合声明”,在俄伊元首即将会晤的背景下,伊朗完全有可能全面退出伊核协议;

 

第三,在伊朗威胁完全有可能全面退出伊核协议的背后,则是如果以色列核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伊朗恐怕不会考虑重回伊核协议。这意味着美国,甚至西方在伊核问题上将失去主导权,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由国际社会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或“中东新多边安全框架”);

 

第四,如果俄罗斯最终能够想清楚、看明白当前世界局势变化的真正内涵,并实质性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与中国实质性联手、进而正式介入中东事务的话,由于伊朗已经加入上合组织,那么适时向“已经有效重启”的上合组织内注入“军事功能”,中国或愿意考虑。

 

通过以上讨论大家不难感觉到,就本次巴以冲突而言,似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谁胜谁负都不再重要了,重要的在于,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的那一刻,美国就已经输了。或者说,本轮巴以冲突真正瞄着的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亦或是全球秩序,尤其是金融秩序的“重置”。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是“穿鞋”的,国际社会则是“光脚”的。

 

●对美国而言,面对“中+俄+伊+中东”之局面比面对“中+俄+伊”之局面,情势要恶劣十倍

 

2017年5月26日,布热津斯基去世,享年89岁。在布热津斯基眼中,美国面对的最恶劣战略局面就是中国、俄罗斯与伊朗结为同盟。然而目前美国不仅在恐惧地目睹俄罗斯与中东阿拉伯国家步步靠近,与伊朗步步靠近,更与中国步步靠近,尽管中国、俄罗斯与伊朗没有结成同盟关系,但由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加入,让美国目前所面对的战略局面比布热津斯基所预测的凶险十倍。首先一个就在于,在这之后美国恐怕再也不能和中东阿拉伯国家“大声说话”,否则在中东地区的大量美国军事基地和侨民就是人质!

 

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我们继续看一则新闻报道:

 

●预感国际社会或准备动用胡塞武装这张牌的美国开始未雨绸缪

 

【据媒体报道】12月6日,作为也门胡塞武装曾经的对手,沙特此时选择促进地区稳定的外交政策。两名知情人士透露,沙特正敦促拜登政府在红海袭击事件中保持克制,以防止巴以冲突外溢。

 

【时事视点】普京“闪电访问”阿联酋和沙特,以及随后和伊朗总统的会晤显得很不寻常,且这种不寻常却与鲜有媒体报道细节形成鲜明对比。套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就是,字少事大!显然,对于这种反常,美国感到非常焦虑。而由这种反常衬托出的沙特敦促美国“善待”胡塞武装的消息出现,更让这种焦虑“更上一层楼”。

 

从11月20日被扣押的由日本邮船运营的“银河领袖”号到11月27日同样被扣押的以色列商船“中央公园号”;从频繁飞向以色列的无人机到弹道导弹。在沙特和伊朗全面和解后,也门胡塞武装的活跃让美国愈发感到头疼。

 

美国很清楚,也门胡塞武装的背后是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穆斯林势力。而就在几个月前的2023年9月21日,也门胡赛武装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从现场直播来看,至少有5000人参加活动。且这次阅兵仪式上,也门胡塞武装更展示了众多重型武器,甚至先进武器。比如,伊制“埃尔·曼德1”、“埃尔·曼德2”型反舰导弹、苏制“冥河”反舰导弹、苏制SS-21“圆点”近程弹道导弹、射程达2000公里的“圣城-4”远程地对地巡航导弹等。绝非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勒斯坦哈马斯可比。值得一提的是,也门胡塞武装所处地方经济落后,所以,胡塞武装是否会铤而走险,在亚丁湾、红海地区,出现“胡塞海盗”,我们不知道!此外,也门胡塞武装扼守红海沿岸最狭窄地方的曼德海峡,易守难攻,即便美国对付起来恐也绝非易事。

 

12月8日,白宫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美国正在努力扩大现有的国际海上力量,以打击胡塞武装的袭击。柯比指出:“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领导了扩大‘联合海上力量’的努力,该部队由39个国家组成,是打击国际水域非法活动的国际伙伴,从确保基本海上安全到打击海盗和非法贸易。”柯比称,美国目前的重点是“确保有足够的军事资源,以对抗那些对红海、邻近地区和整个国际贸易构成威胁的人”。

 

对于柯比所提的,由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领的由39个国家组成的“联合海上力量”一事,我们是不相信的,美国人恐怕在吹牛。在美国和以色列空前因巴以冲突被政治孤立的背景下,在俄乌战争仍在继续的情况下,在欧盟不遗余力的抢班夺权的氛围中,这个联盟恐怕不是好组建。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预感国际社会或准备动用胡塞武装这张牌的美国开始未雨绸缪。

 

在进一步展开讨论前,我们继续看一则新闻报道:

 

【据媒体报道】12月8日,安理会就巴以冲突举行紧急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敦促安理会不遗余力地推动立即实现人道主义停火,尽一切可能结束加沙人民的磨难。然而,由阿联酋等国提出的一份决议草案遭到了美国的否决。

 

●对于阿联酋等国提出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草案,美国的应对方案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时事视点】美国的“未雨绸缪”不仅仅体现在其对国际社会可能动用胡塞武装这枚棋子上,也体现在联合国层面。

 

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联酋等国提出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停火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其中,赞成13票,分别是:中国、俄罗斯、法国、阿联酋、加蓬、莫桑比克、日本(胡塞武装第一次扣的就是日本的船,日本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经济也很困难)、阿尔巴尼亚、巴西、厄瓜多尔、加纳、马耳他、瑞士;反对1票:美国;弃权1票:英国。

 

尽管草案没有通过,但进一步凸显美国与以色列的政治被动与孤立。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美国或在表决之前就已在琢磨如何应对。尽管如此,不能否认的是,美国能够进行的应对手段是在政治上被动,甚至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做出的。在我们看来,美国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继续维持强硬立场,也就是反对永久停火,继续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另一方面,借空前政治被动、孤立的现状反手提醒、敦促,甚至警告以色列必须迅速解决问题,否则,在下次联合国安理会相关表决中美国很可能投出弃权票。

 

●美国对本轮巴以冲突有可能全面外溢的焦虑已溢于言表

 

在下次联合国安理会相关表决中美国很可能投出弃权票的内在含义通过巴勒斯坦总理之口已经描述得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巴勒斯坦总理阿什提耶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正在与美国官员合作制定一项冲突结束后管理加沙地带的计划,希望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作为巴解组织的伙伴,参与建立一个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的独立国家”。而在这一清晰描述的背后是美国对本轮巴以冲突有可能全面外溢之苗头感到非常的忌惮,且主要压力来源之一就是日渐活跃的也门胡塞武装。

 

再次强调,如果真的国际社会准备动用也门胡塞武装这枚棋子,美国和以色列真的会很棘手,这也是此前美国叫嚣联盟39国威胁军事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主要原因所在。如果将这份“很棘手”简单拆解一下的话:第一,一旦也门胡塞武装真的玩起“只拦以船,不拦他船”或“只打以舰,不打美舰”,则以色列的海外航线恐怕无论从苏伊士运河还是红海,无论是好望角还是地中海都将不再安全。换言之,如果以色列内亚尼亚胡征服继续拖延战事,一旦也门胡塞武装真的闹起来,第一个吃暴亏的就是严重依赖海外进口包括食品在内的众多物资的以色列;第二,一旦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一线因美、以处理不当而战端大起,其必然对美国金融维稳构成现实压力,届时,勉强被按住的美国银行危机是否就此“一泻千里”恐怕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当前巴以局势美国的焦虑也通过布林肯的相关言论展现得淋漓尽致,12月8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就对以色列在加沙南部对哈马斯的战争行动提出“最严厉”的公开批评。布林肯表示,以色列政府宣称的“保护平民”意图与实际伤亡之间存在差距。值得一提的是,布林肯这番表态是在俄罗斯与伊朗进行元首会晤的几乎同一时间进行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而布林这番表态的场合则恰好是英国外交大臣卡梅伦到访之际。这位英国的前首相表示,英国愿提供军用飞机飞往加沙地带以协助以色列搜寻人质。讽刺的是,在布林肯这里勉强交了差的英国回头就在阿联酋等国提出的涉巴以问题草案表决中投出了弃权票。卡梅伦通过巴勒斯坦总理就哈马斯现状的基本描述,也就是“哈马斯不只在加沙,哈马斯在黎巴嫩,哈马斯领导人在卡塔尔,他们在约旦河西岸”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以色列也好,美国也罢;自大也好,轻敌也罢,军事神话已经破灭,以色列军队正蒙受巨大损失,想要彻底消灭哈马斯是不可能的。

 

●同样让美国神经紧绷的俄罗斯与沙特之间的防务合作

 

就在布林肯强拉卡梅伦为美、以“站台”之前的12月7日,在普京结束“闪电访问”沙特、阿联酋后,俄罗斯与沙特立刻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两国就未来扩大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方面达成一致,还决定加强在国防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和沙特支持加沙地带停止军事行动。此外,俄罗斯欢迎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俄沙声明中的“防务合作”与“俄罗斯欢迎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两点尤其能够牵动美国本已十分敏感、紧绷的神经,而此前东方时事解读提出的“逊尼派穆斯林出钱、出枪,什叶派穆斯林出人”的斗争模式似乎逐渐浮出水面。更要命的是,在“俄罗斯欢迎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背后,在普京结束“闪电访问”沙特、阿联酋后迅速与伊朗总统会晤的背景下,美国无法排除俄罗斯“撺掇”伊朗全面退出伊核协议的可能性。一旦伊朗被“放虎归山”,想要将其重新装回到伊核协议的“笼子”里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伊朗一定会“叫起撞天屈”——以色列的核问题就摆在那里没有解决,凭什么让伊朗重回伊核协议?

 

●大家不妨继续密切关注MH370事件开庭审理之后续发展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美国的确被动,的确焦虑,甚至恐惧,但不代表其会轻易就范。尽管狠话不能再说,但“黑老大”的架子还要有!

 

我们注意到近期“国际上导致飞机偏离航线的事件越来越多”的相关新闻报道,在我们看来,这或意味美国通过暗示“MH370事件开庭审理这件事,中美之间可以继续谈”向中国示好。当然,在“示好”的背后则是西方邪恶势力再度展现出“反人类、无底线”的恶霸嘴脸威胁国际社会,尤其是俄罗斯与伊朗。西方邪恶势力的意思很清楚,如果胡塞武装找美国的麻烦,那么他们也可以借这种反人类的手段找胡塞武装的麻烦!别忘了,俄罗斯(MH17事件)、伊朗(乌克兰国际航空752号班机事件),甚至中国(MH370事件)此前都是吃过这个亏的。

 

自古君子和小人斗比较吃亏,因为小人没有底线。所以,斗小人首要就在攻其必救,打蛇打七寸。在国际社会处理中东问题的过程中,动用胡塞武装这枚棋子是这样,动比巴以问题更具操作空间的叙利亚、伊拉克这枚棋子更是这样。因此,近日,有关美国伊拉克、叙利亚军事基地频频遇袭,尤其是12月8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迫击炮袭击事件,值得大家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