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救得了美国的造船业吗?
【新闻报道】
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白宫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这是他上任后首次访美。
【讨论纪要】
我们注意到了有关韩国总统访美的新闻报道。其中,美国与韩国在华盛顿宣布了一系列协议,包括采购韩国船舶以及建立造船合作伙伴关系。李在明特别强调,在制造业和造船业领域,韩国是美国最佳的、唯一的合作伙伴。
在7月31日美韩达成贸易协议框架中,除了美国对韩国征收15%的关税(注,包括汽车在内)外,韩国还将对美全面开放贸易,接受汽车、卡车和农产品。与此同时,韩国将向美国提供3500亿美元用于由美方拥有并控制的投资项目,其中有1500亿美元将作为韩美造船合作专用资金。
众所周知,中、日、韩几乎垄断了全世界造船业的九成以上。其中,中国的造船能力最强,是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够建造最高难度等级所有类型船舶的国家。最高难度等级船舶有三种,分别是:航母,大型游轮和LNG运输船。
中国造船产业的逐步壮大,溯源可以到改革开放前后的六机部(注:第六机械工业部的简称,1963年9月设立,主管国家船舶工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机构。1982年改制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造船产业的逐步壮大与号称“世界船王”的香港爱国商人包玉刚有关。
1978年,国家提出,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但现实是残酷的。当时的中国船厂连最基本的国际标准都不懂,更别提接国际订单了,谁会愿意把订单交给一个连造船规范都搞不清的国家?
1980年,事情出现了转机。香港爱国商人包玉刚的弟弟包玉星找到六机部,试探性地问:“如果我们把原本给日本的订单转给中国,你们敢接吗?”这个提议让六机部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打开国际市场;忐忑的是,合同要求按照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标准建造(注:当时世界的最高造船标准),违约一天罚款4500美元,超期150天船东可以直接弃船!
关键时刻,大连造船厂厂长孙文学站了出来:“我们敢干!这艘船,我们接!”
接下来的18个月,大连造船厂的造船工人们日夜赶工,技术人员则熬夜翻遍国外资料。最终“长城号”(注:2.7万吨)如期交付且质量远超预期。当包玉刚看到刚刚建成的“长城号”后,激动地说:“中国造船,有希望!”他当即追加了6艘船的订单,总价高达1亿美元。由此不难看出,前30年我国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水平是十分过硬的,在那之后中国造船逐渐走向国际。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包括中、日、韩等亚洲国家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造船业也难幸免。于是,我们想尽办法挽救中国造船业。
1999年12月12日,在法国布列塔尼沿岸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泄漏事故,称为“埃里卡号灾难”。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在狂风中断成两截后沉没,泄漏重质燃油约2万吨。这艘单壳油船造成了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污染了长达400公里的海岸线,对当地渔业、旅游业和野生动物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埃里卡事故成了推动国际海事规则改革的催化剂。随后不久,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73/78防污公约》修正案。修正案规定,所有单壳油轮必须在2010年(注:之后对一些船型宽限至2015年)之前全部淘汰,由更安全的双壳油轮取代。中国造船业主动寻求到了渡过难关的一个绝佳机会——虽然那些单壳油船不能继续运油,那可以改装,运输其他商品。
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再度陷入危机,为了让中国造船业迈过这个坎儿,我们又想到了另一个办法,这就与春秋时期的治国奇才管仲的《乘马数》有关了。管仲认为,当齐国遭遇旱灾,百姓困苦的时候,应该修建宫室台榭。管仲说,在灾年,粮食减产,百姓无业可就(注:民失其本)。修建宫室台榭,不是为了自己享乐,而是为了给百姓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通过为国家劳动来换取报酬,从而度过灾年。管仲的思想放在今天就是,在国家遭遇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基建”达到类似目的。如果把这一策略放在造船业,所谓“大基建”就是“上军工”。
我国首先开建6艘052C型“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注,虽然是划时代产品,但有缺陷),随后将其升级为052D型导弹驱逐舰。其首舰,舷号172的“昆明”舰于2012年8月28日下水,2014年3月21日正式加入海军战斗序列。随后,中国海军就开启了“下饺子”模式。
相比之下,日、韩造船业也因次贷危机受到巨大冲击,但他们不能像中国这样,通过大量建造军舰挽救自己的造船业,日、韩没有这样的需求。与之相比,我国海军欠账很多,反而需要大量建造新锐战舰进行“恶补”。从此之后,中国造船业逐渐走向世界巅峰,而日、韩两国的造船业开始逐渐萎缩。
当前的中国造船业按照西方一些媒体的说法,是一头“怪物”,可谓中、高、低端所有类型产品通吃。2024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完工量55.7%、新接订单量74.1%、手持订单量63.1%。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韩国造船业感到了空前巨大的压力。
有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奉劝韩国当局,小心“肉包子打狗”。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2025年8月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10%的股份,每股作价20.47美元,略低于当时市场价。这笔交易不仅为英特尔提供了急需的资金支持,更标志着美国产业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向:政府从传统的规则制定者和补贴提供者,直接转变为战略产业的主动投资者。
以上新闻报道中提及的内容就是美国版“国进民退”,原来,堂堂美帝也玩“国进民退”。提醒韩国当局,小心你们的造船厂也会按这样的模式被美国人抢去。
类似的事情还有,8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通知,宣布将撤销韩国芯片制造商三星和SK海力士在其中国工厂使用美国设备的豁免,这将使两家公司更难在中国生产芯片。限制措施将在120天后生效。
不知道韩国人看懂了吗?这就是“生抢”,这就是美国版“国进民退”,所以,再次韩国人小心点!小心被美国人吃得毛干爪净。
当然,韩国人也并不是对此风险一无所知,无奈美国“强按牛头”,韩国也无可奈何。此外,在韩国喊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背后,也有韩国人的某些小心思在其中。韩国希望通过深度介入美国造船业,尤其是借助美国海军大量舰船需要维修和新建为韩国造船业“回血”。目前,美国在造船业恢复的问题上的确有迫切需求。美国强烈要求日、韩,帮助其建造和修理军舰,甚至求到了印度头上(注,成为印度对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之一)。美国深知,自己是玩海权起家的,失去海权就等于失去霸权。相比之下,中国则刚刚相反,下水密集程度让人咋舌。截至2025年8月,综合多方信息显示,中国海军全年下水舰艇总吨位预计为25万至30万吨。其中,可确认服役的舰艇吨位约27.64万吨(包含福建舰航母、两栖攻击舰等),若计入未公开型号的常规潜艇等辅助舰船,可能接近30万吨。这让美国感到空前焦虑。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韩国帮美国恢复造船业这件事,在性质上,结局将非常类似美国将台积电强行逼到其本土后一样,台积电到现在维持,除了得到“损失惨重”之外可谓一无所获。美国产业空心化的时间太久了,国家经济完全倚重虚拟经济。造船业又是一个产业链极长,需要大量专业工程人才,牵扯众多上下游产业链的行业。也许建立一两条生产线很容易,但让整个行业形成闭环极难。结束,缺少的各类原材料、零部件只能从国外,尤其是中国进口,这将导致美国本土生产的船舶成本奇高,如此面对中国造船业价廉物美,多快好省的强烈竞争,美国造船业必死无疑。如果韩国人真的将“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这句话落地实行,无异于断送韩国仅剩的造船业。所以,韩国造船业的前景可谓十分堪忧。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2024年9月2日,中国船舶(注:市值1560.88亿元)与中国重工(注:市值1135.54亿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中国船舶拟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重组,首先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这也将为下一步中国船舶进一步“走出去”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始终非常关注韩国造船业什么时候能被我们收入囊中,不只因为韩国造船业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更要在军事层面有所考量——通过上面的讨论大家不难看出,美国有意将韩国船厂打造为美军军舰维护与生产基地。
不难想象的是,一旦韩国经济危机爆发,美国要收割韩国造船业,中国船企一定要果断出手,一方面抬高美国收购韩国造船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对韩国造船业志在必得!
一旦如此,未来,我们可以把某些一般性民用造船放在中国旗下的韩国造船厂,而中国船舶更大的产能造更多军舰、及“不一般”的民用船只。从这个角度观察,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重组在对外收购的问题上,就不会是竞争关系了,而是妥妥的“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企业”,且整个西方的造船业也将就此全军覆没,如此,他们的海军还能重启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将为未来我们于“全球经济满地鸡毛(深水区)”及“落水捞人”的层面,高效收购韩国造船业做好相关准备。
美国内斗是否即将接近“内部压力要爆”的临界点?
【新闻报道】
8月30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被问及是否准备好担任总司令时说道:“在过去的200天里,我接受了很多很好的在职培训。”但紧接着,万斯表示“但我非常有信心,总统身体状况良好,将会完成剩余任期。”
特朗普在开始第二任期时已经78岁,白宫于2025年7月宣布,特朗普被诊断出患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此前拍摄的特朗普照片显示他的小腿明显肿胀。
【讨论纪要】
东方时事解读此前提出“在9月3日之前,美国仍有爆发内乱的可能性”的相关观点又有了新的进展。
41岁的万斯是美国历史上较为年轻的副总统之一。在万斯表示他已经为担任这个国家的最高职位做好准备的此前不久,准确地说是,8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正悄然放缓成立“第三党”的计划。尽管马斯克表示他希望将精力集中在自己的公司上,但马斯克还称,如果美国副总统万斯决定在2028年竞选总统,他可能会动用财力予以支持。
对此,东方时事解读想要着重强调的是,
第一,马斯克也好,万斯也罢,他们都是“特朗普们”中的一员,显然,特朗普或特朗普小集团的敌人已经不局限于“特朗普阵营”之外;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特朗普现在还是在任的美国总统,作为特朗普的副手,公开如此表示,再加上马斯克对万斯的公开支持,相对于特朗普这个“美国皇帝”的“搞东宫”似乎正在迅速成型;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美国总统特朗普随时会任上出事”的氛围感愈发浓烈;
第四,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不排除特朗普或特朗普小集团刻意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对外发出信号:随时可能启动“双向讹诈,内外摊牌”,甚至不惜“孤注一掷、战略冒险”。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们应该记得,美国曾有过几次临时换总统的先例,其中一位就是罗斯福,其病死在了任上。而其继任者杜鲁门刚上台不久便决定对日本进行核打击。相比于特朗普,他的副手万斯要激进得多。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这几天,特朗普正在“死磕”索罗斯,指责这位不赚钱更热衷于政治的华尔街巨鳄试图在美国国内搞“颜色革命”。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特朗普真有“三长两短”,官方定性类似罗斯福那样“殉职于任上”倒也还好,如果真的有人唯恐天下不乱,搞出个“美国总统非正常死亡”的“脚本”,恐怕美国就真的距离彻底乱套不远了。由此大家不难再次感受到,美国内斗的极不可预测性,且其目前阶段仍是推动国际格局的后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我们注意到8月27日到29日,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访问美国,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相关官员举行会谈的新闻报道。
在以上有关美国内斗最新动向讨论的基础上,不排除特朗普政府对中方承诺重大让步的可能性,这或是中方代表从加拿大访问后“临时”有兴趣访问美国的可能主要原因。如果美国内斗到了双方僵持不下,内部压力到达即将“爆炸”的临界点,你死我活的时刻,内斗的双方都会有强烈动机积极寻找强大的外部策应。
朝鲜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一条可能途径或与俄乌战争有关?
【新闻报道】
8月29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见朝鲜赴海外军事作战烈士遗属,并发表讲话。 金正恩说,勇士们遵循祖国命令,冒死冲锋,立下不朽功勋,并表示“为没能保住他们宝贵的生命而深感歉疚”。
【讨论纪要】
有网友提问,朝鲜什么时候也能通高铁。对此问题,我们想说的是,朝鲜通高铁是早晚的事情,但似乎现在,高铁联入朝鲜这个问题对朝鲜来说并不是最迫切的事情。
说到朝鲜,很多网友会立刻联想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点中,“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分为冷启动、温启动和热启动三种形式。冷启动的意思是以中国和朝鲜为基础启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温启动在冷启动的基础上俄罗斯加入进来,热启动则在温启动的基础上日本和韩国加入进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热启动的可能性在变小,反而温启动的可能性在增加。所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着眼点不妨放在如何促使俄罗斯加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如果“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温启动得以实现,那么俄罗斯和朝鲜之间就可以做一些我们现在暂时或不方便做的一些事情。
二战之后,亚洲地区,中国和韩国实现了工业化,日本快速恢复了经济实力(其在二战之前就实现了工业化)。日本快速恢复了经济实力得益于美国发动并亲自参与的一场战争——朝鲜战争。韩国实现工业化得益于美国发动并亲自参与的另一场战争——越南战争。对于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的朝鲜而言,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其或也可以通过类似途径实现工业化,至少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那就是俄乌战争。或者说,鉴于朝鲜出兵乌克兰且对俄罗斯收复领土起到了巨大帮助作用,在为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问题上,俄罗斯可以帮其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对朝鲜进行“点拨”。这也是我们在产业输出问题上的有序方式之一。所以,朝鲜是非常愿意参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我们猜测,朝鲜出兵俄罗斯或就是在中国默许和安排之下进行的。至此,朝鲜不仅得到中、俄在安全方面的背书,更得到了中、俄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在高铁联通朝鲜的问题上,一旦有朝一日开工建设,则意味着其将纵贯朝鲜半岛,甚至延伸到日本。在日本问题上,我们要学习伟人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把十恶不赦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极右势力,以及日本当局和日本人民区分对待。
想加入东方漫谈【闭门直播】的网友请添加微信:DFBM2025。【闭门直播时间】每周六晚20:30~23:00,主要为东方漫谈公开直播不方便讲的内容,并解答网友关切的时政、经济、社会热点等问题。一年共48次直播。购买成功的小伙伴可以联系小助理进闭门专属群,小助理微信:DFBM2025 或识别二维码关注。

-
《衍射-东方音频讨论-AI版-经济部分》星期三 2025年...
2025-10-30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