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解读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10月23日【第2025-1359期】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10-24


不可等闲视之!美财长威胁对华实施软件出口限制,或已准备动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在内的“网络战”手段

 

【新闻报道】

 

近日,据美媒报道,美国地区法院和上诉法院越来越多地谴责总统特朗普在打击犯罪、非法移民和其他行动方面的激进举措。在这些行动中,政府律师或特朗普笼统地宣称进入紧急状态,但法官们直言不讳地认为这是错误的,破坏了美国的法治。

 

【讨论纪要】

 

华尔街从“大部分支持”变为“大部分不支持”的一种可能性

 

今天我们还是从美国内部恶斗后续发展作为切入点展开讨论。我们注意到美国媒体报道的有关美国地区法院和上诉法院越来越反对特朗普政府的新闻报道。

 

众所周知,美国司法体系和美国媒体一样,都受到当前阶段仍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的严密控制。但由于包括美国资本利益的美国利益因日甚一日的内部恶斗而严重分裂,所以,美国的司法体系和美国媒体一样,也出现了严重分裂。当然,美国地区法院和上诉法院越来越反对特朗普政府这种趋势出现的背后,不排除有人借当前特朗普政府内外交困之机,伺机“带节奏”的可能性。

 

近段时间,因中美商贸战实质性升级,美国金融市场上蹿下跳,承压巨大,但似乎并不妨碍特朗普小集团借机捞钱。比如,特朗普的19岁儿子巴伦,借从他父亲那里得到的“第一手消息”,借美国金融市场动荡之际大肆敛财,短期内便坐拥1.5亿美元,上演“第一公子”暴富记。对此,特朗普毫不掩饰自己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捞钱的事实。有趣的是,面对这种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职务犯罪和内幕交易,美国的法律并没把这位胡作非为的美国总统如何如何。

 

从这一点来看,尽管美国利益内部严重分裂,但其中的大部分还是支持特朗普的。与之相对,美国的司法体系和美国媒体虽然也分裂严重,但其中的大部分也是支持特朗普的。当然,这种“大部分支持”是相对的,因为“特朗普们”的死对头“拜登们”同样能量强大,不可小觑。至于“大部分支持”是否会出现变化,比如,变为“大部分不支持”,在我们看来,是有可能的,即:如果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特朗普政府仍不能为华尔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中国全面放开三稀金属相关制品的出口管制;再比如,在争取到中国默认的情况下相对安全地开启史无前例规模的正式公开“印钱”,进而导致华尔街整体利益持续受损到某种无法接受的地步,“大部分支持”变为“大部分不支持”就有可能出现。

 

也许在“特朗普们”看出华尔街整体对他们的支持和反对为50%对50%这一临界时刻即将到来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孤注一掷。对特朗普而言,为了自救也好,为了自保也罢,为了活命,那时候他的行动力某种意义上就是决定力,没人能制约他,夸张一点说,也许特朗普自己都无法决定他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与北约“核演习”针尖儿对麦芒的俄罗斯“核演习”

 

随着美国内部恶斗的不断升级,如果“特朗普们”仍然无法有效掌握主导权,则必然在瞄着“第一种选择”努力的同时,对外寻求策应,这里既包括瞄着伊朗,尤其是瞄着波斯湾的安全随时准备“华丽转身”再玩“双向讹诈,内外摊牌”的“第二种选择”,也包括疯狂拼凑“虚拟天下围攻中国”之“讹诈集团”,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意图尽快敲定阶段性有效缓和中美关系的“第三种选择”,这就是这几天我们反复强调的,“特朗普们”为了更好掌握内斗主导权而同时进行的“三推”。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10月22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启动了其战略核力量的大规模演习,与北约正在欧洲进行的核演习并行。

 

在正式就上述俄罗斯和北约几乎同时在进行涉核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一新闻报道展开讨论前,不妨补充两则细节:

 

第一,克里姆林宫网站显示,“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从俄罗斯北部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发射。“布良斯克”号核潜艇也在巴伦支海发射了导弹。此外,图-95战略轰炸机还发射了巡航导弹。

 

第二,北约大约在一周前已经开始其“坚定正午”演习,练习用核武器保卫该联盟领土。约2000名军人和70架左右飞机正在参与演习。这个主要在北海进行的演习预计持续两周。

 

结合上述新闻报道和补充的细节内容,东方时事解读想要强调的是:不难看出,这次俄方搞出的动静很大,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全部进行了展示。相对于一周之前已经开始的北约“坚定正午”演习颇有点针尖对麦芒的意思。在我们看来,俄罗斯这次有一点“学习中国好榜样”的味道,就是拿你们这次玩得当真!俄方就针对这种性质在进行这次涉核演习。

 

此外,在我们看来,北约“坚定正午”演习如果没有美国的默认,仅凭欧洲方面恐怕其没有能力支持这种级别的涉核演习,或者说,即便是强行组织演习,意义也不大。作为所谓“拥有核武器的欧洲国家”,英国的核武器本质上是美国的而不是英国的,而法国虽然有自己的核武器,但由于领土范围太小,根本不具备可以进行核战争的任何潜力。

 

再次清晰地观察到“特朗普们”到底是如何同时“三推”的

 

对于北约欧洲部分的窘境,美国当然心知肚明,所以借用这两场涉核演习,也有那一点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即:

 

第一,通过暗中默许并支持北约“坚定正午”演习,在乌克兰问题上和欧洲利益一定程度上缓和关系;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这种默许和支持同时也是一种警告与敲打。言外之意就是:没有美国的参与,欧盟啥也不是;

 

第三,在“第一”“第二”的基础上,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罗斯玩“胡萝卜+大棒”的“平衡术”,即:一方面,借默许并支持北约“坚定正午”核演习、将俄罗斯最大两家石油企业列入管制名单来配合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另一方面,尽管特朗普表示不出售给乌克兰“战斧”导弹,但出售给欧盟“战斧”导弹,而后者正打算将“战斧”导弹提供给乌克兰,这一点对俄罗斯就是一种威胁。与此同时,特朗普又表示不打算教会乌克兰方面如何使用“战斧”导弹,这一点对俄罗斯就是“胡萝卜”。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这样既可强行在本质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欧美关系和俄美关系中挤压出可怜的一点点腾挪空间以争取到来自欧洲利益的外部策应(注,作为“回报”,欧盟宣布首次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所以,欧美之间到底谁求谁,还真不好说);又可以防止俄罗斯恼羞成怒从而进一步靠近中国,以争取到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外部策应;

 

第五,在以上四点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次清晰地观察到“特朗普们”到底是如何同时“三推”的。这一切当然源自美国内部恶斗的日甚一日,以及“特朗普们”在美国内部恶斗中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结合上述五点讨论内容,我们想要再次强调的是:由于中美关系是特朗普政府有可能赢得得内斗主导权必须搞定“三大对外关系”中的“大多数”之“必选项”,所以,在中美关系因中美商贸战实质性升级而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围绕中东问题,尤其是乌克兰问题,特朗普政府欲在俄美关系和欧美关系之间玩“平衡术”本质上是在白费力气。

 

就是这样一个荷兰,这样一个欧洲,还在威胁中国脱钩断链,如此方式帮衬美国,岂非自残?

 

说到“特朗普们”如何同时“三推”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再说一下欧盟。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提到了欧盟通过宣布首次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一事对美国“投桃报李”,之所以我们认为“欧美之间到底谁求谁,还真不好说”主要在于欧盟这种“自残式”配合美国的方式着实有点让人看不懂。有趣的是,同样作为对美国“投桃报李”,欧盟对中国也摆出了一副不惜中欧经济脱钩断链的姿态。

 

讽刺的是,在荷兰当局做出光天化日之下强抢安世半导体这一“骚操作”后,中国倒是没怎样,反而是欧美内部先炸开了锅(注,安世半导体前身从来是电子产业的领头企业,所以欧美很多公司和安世半导体联系十分紧密)。最新消息显示,欧洲多国汽车企业正在起诉荷兰政府,要求荷兰当局赔偿他们的巨大损失。

 

原因很简单,安世半导体中国分部造了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的反,“割据”一方,不再听其号令了。更要命的是,由于安世半导体主要的产能在中国,现在,中国政府一纸令下,安世半导体中国分部生产的车规级芯片已经停止对外出口,欧美汽车产业稍加时日,一旦库存用完,其将面临“无芯可用,生产停滞”的窘境。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在欧洲,有超过1000万人就业在汽车产业相关的产业链上,相关产值占全欧盟全年GDP的7%到8%。由于汽车产业工业链极长,从业者多是高消费阶层,一旦生产停滞,欧洲恐怕会立刻天下大乱。欧洲方面的确在传统汽车生产上是世界最高水平,非常发达。但是,这也成为阻碍其转型新能源车的最大障碍。再加上他们倒退回来再搞传统能源车,所以,这方面一点点触动就可能发生大事!倒不是因为欧洲有多傻,而是满满“门户私计”。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从不相信中国能在汽车产业上超越他们。后来只是因为欧元和美元之争出现了裂隙,后来就搞“炭元”,搞环保,想要另建一套体系,取代美元超车。所以,他们说我们不搞传统能源车了,玩新能源车,所以,美国在环保问题上动辄“跳票”。只是这一点被中国反手利用达成“弯道超车”。

 

平心而论,我们国家在传统汽车产业方面只在个别方向追上他们,整体上差距较大,所以需要“弯道超车”(注,钱学森就曾提出,汽车产业若想要后来居上,必须绕开专利、“弯道超车”,也就是搞电动车)。

 

由于传统汽车产业在欧美影响力如此巨大,所以,包括荷兰当局、特朗普政府在内,都在承受巨大压力。这里我们不说美国,就说荷兰,就说欧洲,如此窘境,竟然还威胁中国要中欧经济脱钩断链,如此方式帮衬美国,岂非自残?

 

我们的对策也很简单,既然欧洲方面拖不起,那我们拖得起,即:

 

首先,断绝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分部的指挥;其次,让安世半导体中国分部将业务转向为巩固中国市场;最后,至于是否出口,后续听中国政府的具体安排。

 

所以,友情提醒,如果欧美想要联合对付中国,首先你们先想想自己的汽车行业是否还有命在!此外,安世半导体对现在的中国而言,根本不是问题。中国不仅有市场,更有自己的芯片设计技术(注,人才和EDA设计软件)和制造技术(注,蚀刻机方面,中国的产品是世界是最先进的)。如果实在不行,生产的芯片真的无处可去,那就囤起来,以后高价卖给欧美。甚至,以后真的恢复出口了,芯片如果质量出了问题,欧美企业只能去找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去负责。但对欧美汽车企业来说,没有芯片供应,就无法生产。再加上欧盟还苦苦支撑在俄乌战场上,如此一来,欧盟距离解体还远吗?

 

贝森特威胁对中国打“操作系统牌”,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双向讹诈”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美国不排除对中国实施软件出口限制,以此回应北京针对稀土金属采取的类似措施

 

就上述新闻报道,我们首先和大家聊一下“关键软件”,有助于大家后续理解贝森特所谓“不排除对中国实施软件出口限制”指的最可能是什么。

 

话说,中美商贸战交锋多个回合,战到今天,特朗普的确没牌了,类似TikTok、大豆、食用油(注,实际上就是地沟油)、乙烷、波音飞机及相关零部件等等手段都用到了,然而并没有任何作用。

 

所谓“关键软件”,在我们看来,诸如芯片设计软件EDA,但新凯来的最新突破已经将其基本解决。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早在Mate60系列手机横空出世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我们随时可以和美国在芯片相关技术上“脱钩断链”了。在我们看来,那时候的华为至少掌握了7纳米芯片制程技术和脱离西方关键软件的属于自己的EDA,而现在新凯来直接一竿子把芯片制程技术至少提高到5纳米,而设计技术则更提高到3纳米。

 

所以,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贝森特所谓“不排除对中国实施软件出口限制”指的很可能是“关键软件”之外的其他软件,比如,操作系统。

 

在我们看来,如果真的后续发展如我们所评估的那样,美方真的要打“操作系统牌”,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麻烦。毕竟国内很多手机用的是安卓、IOS系统。此外,还有很多台式机用的是Windows系统,更不要说电脑和手机芯片了,数据库,打印机等等。虽然在技术上我们不惧怕对方卡我们的脖子,但毕竟“以旧换新”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也不难看出,“操作系统牌”或是美国“最后的倔强”。如果美国人敢这样做,中美经济彻底脱钩就是必然。话说,2018年如果美国用这一招,我们的经济真的可能会因此变得非常困难。

之所以当时他们没有那样做,包括全面封杀华为的时候,或有以下三点:

 

第一,自大和傲慢,美国认为掌握一切芯片相关技术,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设计技术。当然,我们的军方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比如,北斗系统用的22纳米芯片。虽然我们对国际最高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我们有人才,有基础。假以时日,3~5年,就能够基本追上国际最高水平。

 

第二,既想要施压中国,又想赚中国的钱,他们能赚大钱,舍不得,结果从2018年5月份,玩成了添油战术。我们则把他们填的油一步步吸收了,壮大了,直到Mate60系列手机横空出世,我们爆发了;

 

第一,这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本性使然,不仅傲慢、贪婪且极度自私自利。也许在有些人呼吁华尔街团结起来一致对付中国的同时,也许类似苹果、黑石集团这样同为华尔街资本势力的代言人们会首先吼出一句:死的凭什么是我?!值得一提的是,鸿蒙6打通了IOS,一碰就能传数据,这一点也挺绝的,恐怕背后是库克在“半推半就”。

 

所以,美国的法官们反对特朗普的声音越来越多,其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在纷纷地对着特朗普政府叫嚷:死的凭什么是我?!从这一点看,贝森特威胁对中国打“操作系统牌”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双向讹诈”。

 

批评“大以色列梦”的利库德集团

 

在本次讨论的最后,让我们把焦点转向中东方向,转向巴以问题。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10月22日,以色列议会以25票对24票,在预备性表决中通过了一项关于将以色列主权扩展至约旦河西岸的法案。该法案由极右翼议员提出,主张以色列应对犹太人定居点实施以色列法律和主权,以确立其为以色列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以色列议会立法程序,该法案仍需再经三次正式表决方可成为法律。法案目前将被提交至议会外交与国防委员会进行进一步审议。此外,议会当天还以32票对9票,通过了另一项法案的预备性表决,该法案旨在将以色列主权适用于耶路撒冷附近的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属的利库德集团当天对该法案提出批评,称这一举动是“挑衅行为”,旨在破坏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和当前以色列在加沙所取得的成果。

 

针对上述新闻报道,也许大家阅读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匪夷所思。道理很简单,利库德集团在批评以色列议会通过的一项此前至少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内塔尼亚胡经常挂在嘴边上的涉及“大以色列梦”的法案。或者说,此时此刻,“大以色列梦”并不符合利库德集团的利益,或者说不符合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的利益。更为讽刺的是,提出法案的是以色列右翼议员,而内塔尼亚胡所属的号称右翼的利库德集团在反对这个法案,看样子“此右翼非彼右翼”,饭还是要分锅吃的,且提出法案的“以色列右翼”在攻击利库德集团这个“以色列右翼”。如此来看,仅从党派所属政治派别并不能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而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能够解释这个现象的可能只有一种,那就是提出法案的“以色列右翼”其背后美国内部的支持者和利库德集团这个“以色列右翼”背后美国内部的支持者是对立的,甚至是在恶斗中的,那么现在美国内部恶斗的主要两方,就是“特朗普们”和“拜登们”。

 

和美国内部恶斗一样,这也是明朝末期典型的政治特征

 

此前特朗普小集团伙同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随时准备“华丽转身”,以求基于各自内斗的利益诉求通过再次军事打击伊朗来实现,即:对前者而言,通过再次军事打击伊朗,尤其是将局面刻意引导向“波斯湾大乱”,进而对内,对华尔街,对外,对国际社会再玩“双向讹诈,内外摊牌”;对后者而言,通过再次军事打击伊朗,尤其是通过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或核计划以求彻底扳倒以色列的宿敌,从而巩固内塔尼亚胡政权,使得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免受残酷的政治清算。

 

既然如此,与“特朗普们”对立的而“拜登们”现在想的最多的一件事之一恐怕就是如何在“华丽转身”的问题上给“特朗普们”掺沙子、下绊子,于是就有了上面那匪夷所思的一幕——利库德集团就以色列议会提出的涉“大以色列梦”相关提案进行批评。

 

这是明朝末期典型的政治特征,这就是党同伐异。和美国内部恶斗的双方一样,无论是提出议案的以色列右翼政客,还是对这一提案持批评态度的利库德集团,眼中同样没有为以色列国家利益和民族前途考虑一丝一毫。

 

【下面是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录音开放日回答网友提问环节。成为东方时事解读音频年卡会员的网友可在每周四(节假日另行安排)14:00进入录音现场,欢迎大家参与。具体事宜请加客服微信号:DFBM2025】

 

网友提问:美方会指责荷兰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做了蠢事”吗?

 

【东方点评】

 

我们注意到10月2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磋商有关问题答记者问的新闻报道。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大家知道,东盟峰会及有关会议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举行。中国一向重视东盟峰会以及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比如,著名的中国—东盟“10+1”机制。基于此,中国一定会派遣相关代表团参与东盟峰会。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在中美商贸战已实质性升级的背景下,本次参会期间,不排除中方会与东盟国家围绕“中美经济彻底脱钩断链”等敏感话题交换意见的可能性。

 

美方当然也知道我们一定会派遣使团参会,于是提出会晤要求。在我们看来,中方没有和美方主动进行商贸磋商的意图,无奈对方软磨硬泡,非要见面。这一幕让我们想起了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借笔的梗。

 

2005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参与《东亚峰会吉隆坡宣言》签字仪式时,与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相邻而坐。签字时,中国国家领导人没有动用大会事先准备好的笔,而掏出自己的笔。这时,小泉则走近中国国家领导人身边示意借笔,动作持续了几秒钟,但中国国家领导人没有作出反应。此时,坐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右侧的时任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见状,微笑着提醒小泉,他桌面上已经有笔。

 

还有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在2006年。当时,中日关系因历史问题和东海油气田争端陷入低谷。时任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洗手间“偶遇”时任中国外长李肇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洗手间“偶遇”中国外长后,麻生太郎把这件事向包括时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在内的多位与会官员进行宣扬,“洗手间外交”因此被传开。“洗手间外交”插曲后,中日两国外长在吉隆坡五星级日光大酒店举行了日方期待已久的正式官方会谈。

 

也许有的网友会问,美方这次是否会在商贸问题上对中国妥协、让步,美方这次“碰瓷”中方代表团到底要谈什么?

 

对于网友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阶段,鉴于美国内部恶斗日甚一日的现实,特朗普政府在商贸问题上对中方做大幅妥协、让步的可能性较低。原因很简单,这样做对于目下“特朗普们”掌握内斗主导权弊大于利。相比之下,美方做出小的妥协、让步的可能性反而要更大一些。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美方有可能通过批评荷兰局强抢中资控股企业(注,安世半导体)一事与中方缓和磋商氛围。不排除最后荷兰当局“背锅”的可能性。

 

现在的情况是,在荷兰当局干预后,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已限制出货。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发表郑重声明,声明指出,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近日,美国通用汽车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芭拉警告称,由此引发的半导体供应短缺“可能影响生产”。实际上,这种供应短缺不仅可能影响美国汽车产业,而且更可能影响欧洲的汽车产业。有消息说,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私下向荷兰当局施压,大众、宝马等车企面临芯片断供停产风险。

 

如果中美商贸磋商过程中,真的谈及安世半导体的事情,且向东方时事解读评估的方向发展,则美方一定会对此大加利用。利用的核心当然是围绕“特朗普们”有利于掌握内斗主导权。比如,维稳美国金融市场。

 

最后就所谓“特朗普要求主持泰缅和谈,且不允许中国代表在场”一事做一些补充说明。

 

事实已经证明,没有中国实质性参与,泰柬之间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上次在东盟主持泰柬和谈期间,美方就曾企图越俎代庖,主导和谈,结果,泰方执意等中国代表到场后才肯开口,当时现场之尴尬,想必很多人都记忆犹新。泰国很清楚,没中国代表在场,谈了也是白谈,美国就是本轮泰柬边境冲突的幕后黑手。

 

这之后,也就是2025年7月30日,中、柬、泰三方非正式会晤在上海举行。会议在坦诚、友好和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中方持续为支持柬、泰双方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发挥的巨大建设性作用举世瞩目,且受到柬、泰双方一致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次在上海举行的中、柬、泰三方非正式会晤,尽管压根儿就没有美国什么事儿,但中国也没有明确表示不允许美方参与。在我们看来,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在类似问题上,如此表态,不仅没有层次,更没有必要。

 

今天的美国,无论绝对实力还是相对实力都已经出现肉眼可见的大幅下滑,这首先就体现在美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减弱和国家信用的严重缺失上,而这些又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一句俗语叫“缺什么就补什么,怕什么就吆喝什么”,美国自然也是如此。只不过弄巧成拙,原本想要彰显美国国际影响力,结果反而被外界视为美国外强中干,应对国际事务愈发感到不自信的具体表现。

 

网友提问:中国已有自己的“运油-20”了,为什么还要采购多达20架俄罗斯产的“伊尔-78”加油机?

 

【东方点评】

 

我们注意到了网友提问中所涉及的新闻报道。也就是10月16日,西班牙某军事媒体刊载的一篇文章。文章称,据社交媒体泄露的文件显示,中国空军正等待接收从俄罗斯购买的20架新型伊尔-78MK-90A空中加油机,预计交付时间为2027年至2028年

 

网友所提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一句话:形势使然。也就是说,与中美商贸战实质性升级背景下的复杂快速演进的国际局势密切相关。尽管我们已经研制成功“运油-20”,且功能优异,但毕竟形势严峻,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仍暂时无法满足军方的需求缺口。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解放军急需空中加油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积累了很多俄式飞机的使用经验,其中就包括俄式空中加油机。

 

不难想象的是,如果中美商贸战真的走到彻底摊牌的地步,也就是中美双方基于非传统安全层面走到彻底摊牌的地步,那么,此时此刻中美在传统安全层面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态势呢?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虽然中美之间爆发核战争或大规模常规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爆发局部武装冲突或小范围战争的可能性或也不小,为此,我们必须按最坏打算进行准备。




想加入东方漫谈【闭门直播】的网友请添加微信:DFBM2025

 

【闭门直播时间】每周六晚20:30~23:00,主要为东方漫谈公开直播不方便讲的内容,并解答网友关切的时政、经济、社会热点等问题。一年共48次直播。注:闭门直播与每日音频或不可避免有部分重合内容,介意者慎拍。

闭门直播优惠购买链接
https://tcuax.xetlk.com/s/1pamwE

 

购买成功的小伙伴可以联系小助理进闭门专属群小助理微信:DFBM2025 或识别二维码关注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