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云过无痕
孔子收束脩跟见贽礼有关,贽就是初次见面的见面礼。先秦有五礼,吉、凶、军、宾、嘉。见贽礼是嘉礼的一种,属于人际交往。
古人出门拜访别人,总要带点儿礼物,而临别主人也会回礼。但是有几种情况是不回礼的。
比如天子即位诸侯朝贡,天子不回赐。比如士出仕了,做了某个大夫的门客,那么这次士给大夫的献礼,大夫也是不回的,表示的是双方确立了主从关系。
孔子收十条干肉的束脩,并不算特别的贵。当然,当时能够吃上肉的人也很少。不然孟子也不会反复听强调行王道就可以,五十者可以食肉矣。
见贽礼是不用回的,因此就有学费的实际作用。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虽然圣人有教无类,但是没有束脩,就完不成见贽礼,确立不了师生关系,自然要先教那些交束脩的,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且搞十条干肉要比搞玉帛禽鸟容易得多。
吉礼就是祭祀之礼,如祭天祭祖祭神。
凶礼,是侍死之礼,丧礼、葬礼。
军礼,就是军旅之事。
宾礼,是天子诸侯朝聘之礼。
嘉礼主要就是婚冠之礼,比如冠礼、乡饮酒礼、婚礼。比较贴近人事了。
三礼,与左传对照,很多都是有联系的。比如,军礼大蒐之后,往往是乡饮酒礼。有时候乡射礼之后就是乡引酒礼。
乡射礼升级,就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大射礼。 这是因为先秦,御射关系到邦国的存亡,比较重武。
因此军礼行、大蒐就类似于咱们今天的军事演习。通过狩猎,培养队伍之间的默契,演练军阵,而在其中表现优异的会被提拔。
乡射,就是大家比赛射箭,主要就是射靶子。跟大嵬不一样,偏重于个人御射能力与风度。
进行射礼之后举行乡饮酒礼,大家按照辈分、年龄的长幼饮酒。同时举贤,当然这个具体的过程挺复杂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团结、选拔贤能。
冠礼,通过三次加冠表明了这个男子成年。可以从政从军、成家立业。
这些礼规定了很多细节。比如乡饮酒礼,奏的什么乐。
比如三次加冠,冠的材质及象征意义。比如主、宾、介这些人,应该有什么样身份的人来担任?比如进行这些礼的时候应该穿什么衣服?
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给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规范,如果从维护阶级统治来看,确实有这个效果。
但是她更多的是使这个社会有秩序,作用不仅把维护统治那么简单。如果仅仅是维护统治,那么就规定那些天子诸侯,各自享受什么待遇, 其他人不得违逆等等方面的内容。秩序比统治重要。
来源 东方时事解读QQB文化群
附注:东方时事解读QQ系列群内任何一位成员的发言、其内容均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不代表“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及其网站、公众号的观点与立场!
- 上一条消息:没有了
- 下一条信息:二月河:中国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