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QQ互动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2025-2-21)

发布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02-21

今日话题(20250221)

 

(1)这是一条“极其典型的”所谓“等待性质的新闻”

 

------

 

这是一条“极其典型的”所谓“等待性质的新闻”

 

东方时事解读 11:03:57

鸟归林 10:18:35

美国在南中国海支持菲律宾

 

东方#早安,东方群!基于之前的、针对特朗普政府在美国务院网站上近日修改“美台关系”内容,刻意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一事,东方时事解读在其他资讯(注:打个小广告,东方时事音频)明确给出的相关评估,这是一条“极其典型的”所谓“等待性质的新闻”。在这里,我们想留点时间与空间,请曾经收听过东方时事音频相关内容的、且既有兴趣、现在刚好也有时间的网友,将“相关观点”补充到这里,供大家参考!网友们说出来的,较我们直接补充,更有意义 !谢谢啦

 

东方时事解读 11:32:37

@花生缘鲜花店

俄罗斯是不敢在台湾问题有明确态度的,那是红线!但是南海可以,即便俄罗斯在南海做出点有损中国的事情中国依旧可以在瓮城效应里面处理。

 

东方#大家参考!如果描述得更加精确,那就是:表面上战略高调要扩张,实则战略在不得不收缩(特朗普二世基于内外交困的不得已,乌克兰问题上出卖乌克兰与欧盟、阶段性缓和与俄关系就是证明)的特朗普政府的这个操作,是瞄着俄罗斯仍然揣着的阿富汗小九九,既在南亚破局(彻底拆解中俄战略互信)的战略谋划层面,也在“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的战术操作层面,“利诱+威逼”俄罗斯“如不能加入‘三独遏中’大合唱--谓之上、也可考虑加入‘南海制华’的阵营--谓之中,再不济、美国也得用乌克兰让步置换一个‘之前暂时冻结的南亚破局进程’的解冻--谓之下” 。

 

东方时事解读 11:34:26

醉卧红尘  11:21:45

取其上,得其中,台湾问题你毛子不敢,那南亚你总得表示一下吧

 

东方#点赞!大家参考!

 

东方时事解读 14:20:42

非常道 12:38:18

嗯,用户提供的对话内容主要涉及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谈判,以及美国试图通过南亚破局计划来破坏中国的安全。特别是美国可能利用菲律宾在南海的行动作为试探,观察俄罗斯的反应。东方时事解读的分析认为,美国在战略收缩的同时,试图通过利诱和威逼让俄罗斯参与遏制中国,可能的目标包括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或南亚破局。

 

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问题核心:俄罗斯是否会上钩,即是否会配合美国在南亚或南海方向对中国安全进行破坏。根据东方时事解读的观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敢直接触碰中国红线,但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寻求俄罗斯的某种合作,而俄罗斯可能因为自身利益,如缓解西方制裁或获取地缘政治利益,而有所动作,但中俄之间的战略互信可能限制了这种可能性。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俄罗斯的立场。俄罗斯目前因乌克兰战争受到西方制裁,可能希望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但同时也需要中国的支持。因此,俄罗斯在南海问题上可能不会轻易配合美国,因为这可能破坏中俄关系,而中俄之间的合作对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处理方式可能已经考虑到外部势力的干预,具备应对能力。

 

另外,用户提到的“瓮城效应”可能是指中国有能力在南海等区域应对外部挑战,即使俄罗斯有所动作,中国也能有效处理。因此,俄罗斯可能不会直接配合美国,但可能会有一些试探性的动作,中国需要保持警惕。

 

总结起来,俄罗斯可能不会完全上钩,但可能会有一些有限的合作或试探,中国需要继续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同时做好应对南海局势的准备。

 

当前国际局势下,美国试图通过南亚破局计划拉拢俄罗斯以制衡中国,但俄罗斯的战略选择受多重因素制约,其行动逻辑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

 

一、美国战略意图的本质

 

1.战略收缩下的战术试探  

特朗普政府虽表面高调扩张,实则因国内政治分裂、经济压力及乌克兰困局被迫战略收缩。美国在台海、南海的挑衅本质是“以攻为守”,试图通过制造区域紧张转移矛盾,同时测试中俄战略互信的韧性。删除“不支持台独”表述、炒作南海事件等动作,旨在为后续施压中国积累筹码,并试探俄罗斯是否愿成为其遏华“次级伙伴”。

 

2.对俄“利诱+威逼”的双轨策略  

美国以乌克兰问题让步(如默许俄对乌东控制)为诱饵,换取俄在南亚(阿富汗问题)、南海等问题上对华施压。若俄拒绝“三独遏中”(台独、藏独、疆独),则退而求其次要求其在南海制造摩擦,或至少默许美国重启南亚破局进程(如阿富汗局势联动新疆稳定)。

 

二、俄罗斯的决策困境

 

1.地缘利益与中俄关系的权衡  

俄罗斯短期内难以摆脱对华经济依赖(能源出口、技术合作、金融避风港),且中俄在抗衡北约东扩、维护欧亚稳定上有共同诉求。若在南海或南亚配合美国,将直接冲击两国“背靠背”协作,甚至触发中国反制(如减少对俄支持),其代价远超美国可能提供的有限利益。

 

2.阿富汗“小九九”的局限性  

俄对阿富汗的传统影响力与其“大欧亚伙伴关系”构想相关,但美国撤军后阿富汗局势已非全球博弈核心。俄若试图借阿富汗问题向中国施压,不仅难以实质性威胁中国西部安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俄安全合作紧密),反而可能暴露自身在中亚影响力不足的短板。

 

3.对美妥协的风险评估  

美国对俄“绥靖”本质是权宜之计,一旦俄配合美国制华,西方可能再度以乌克兰、人权等问题追加制裁。历史经验表明(如苏联解体后俄融入西方幻梦破灭),俄精英层对美战略欺骗保持高度警惕,难以轻易相信美国长期承诺。

 

三、中国的应对与“瓮城效应”

 

1.中俄战略协作的压舱石作用  

中国通过深化“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强化能源与军事合作,巩固俄对华战略依赖。同时,中国在台湾、南海等核心问题上划清红线,明确反对任何外部干涉,迫使俄在涉华议题上保持“建设性模糊”。

 

2.南海局势的主动权掌控  

中国已通过岛礁建设、海警常态化巡航及与东盟国家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构建多层防御体系。即便俄在南海有象征性动作(如联合军演、模糊表态),中国亦可借区域国家“经济靠华、安全骑墙”的心态,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策略化解,避免局势升级。

 

3.“南亚破局”的防火墙构建  

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与伊朗战略合作及在阿富汗的谨慎介入,形成对南亚潜在动荡的缓冲带。俄若配合美国搅动该地区,将面临巴基斯坦、伊朗等国的抵制,实际效果有限。

 

四、结论:俄罗斯“有限试探”但难实质性倒戈

 

俄罗斯可能在非核心领域(如南海争议的表态模糊化、对印军售升级)进行战术性试探,以换取与西方谈判筹码,但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台湾、新疆)及战略安全(中亚、上合组织)问题上,仍将维持“不选边”姿态。中俄关系虽存在利益分歧,但在美国压力未根本性缓解前,“斗而不破”仍是双方理性选择。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以“动态平衡”思维应对美俄互动,同时加速推进区域多边机制建设,降低外部势力搅动风险。

 

东方#谢谢这位网友!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