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杀三士!美媒哀叹,中国仅凭借稀土“长臂管辖”措施就大幅提升了美国组建“反华关税联盟”的难度
【新闻报道】
10月15日,某美国知名媒体以“中国称其并未重燃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特朗普才是罪魁祸首”为题刊文称,若非美国特朗普政府在9月底扩大对中企的出口管制,将数千家企业追加列入“实体清单”,当前两国的贸易紧张局势本可避免。
【讨论纪要】
●“特朗普么”比“拜登们”更知道,当前阶段,决不能率先认怂、妥协
我们注意到某美国知名媒体以“中国称其并未重燃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特朗普才是罪魁祸首”为题的刊文。
文章指出,若非特朗普政府在9月底扩大对中企的出口管制,将数千家企业追加列入“实体清单”,当前两国的贸易紧张局势本可避免。
以上刊文显然是对特朗普政府错误对华商贸政策的一种抨击,也是美国内部恶斗进一步升级的具体表现。
到目前为止,对美国内部恶斗后续发展的持续观察,仍是我们讨论当前国际局势的一个焦点,至少在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开始的八到九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内部恶斗一直是国际局势后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眼下,美国内部恶斗遇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美国政府停摆。截至2025年10月17日,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17天。从10月16日,美国参议院再次否决终止政府停摆的拨款法律草案的最新消息来看,美国政府结束停摆状态仍显得遥遥无期。美国历史上政府停摆最长时间是35天,发生在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1月25日期间,由特朗普政府(注,特朗普总统第一任期)与民主党因边境墙拨款分歧引发,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在我们看来,民主党和共和党不让预算通过可以说各有各的想法。民主党欲通过恢复“奥巴马医保”争取移民的选票,对此共和党当然会加以抵制。而某种意义上说,民主党明知道共和党对抵制才提出的恢复“奥巴马医保”,如此就把美国政府停摆的“锅”甩在共和党头上,削弱共和党的选票基础。
对于美国政府长期停摆一事,“特朗普们”和“拜登们”都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事儿,但他们更知道,决不能率先认怂、妥协。这一点类似特朗普面对中美本轮商贸战实质性升级(注,所谓实质性升级的意思就是,这次,如果美国不退,局面一定会发展到中美经济全面摊牌的地步。对特朗普而言,目前无论从内还是从外,其基本没有了战略腾挪空间)的态度,即:不能轻易对中国让步,否则,对赢得内斗主导权绝对是“收益递减”,除非“特朗普们”基于内斗的后续发展,经过权衡,认为继续这样下去带来的损害比收益更大才有可能放弃。
●美帝这只所谓的“真老虎”终究还是暴露出“纸老虎”的本来面目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美国某知名媒体发布的以“中国称其并未重燃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特朗普才是罪魁祸首”为题的刊文也不难看出,美国国内开始出现前所未有强烈的“反省”之声。最直接的原因恐怕就是美国内部的方方面面都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强悍实力。中国这种极具针对性的、瞄着西方仅存的制造业猛踢猛踹,大有不把对方彻底打回农业时代誓不罢休的架势,让他们肝胆俱裂。
首先一点,文章中明确提及,中国的“长臂管辖”首先打击了美国的传统汽车产业供应链。文章认为,就凭三稀金属相关“长臂管辖”一条,仅从美国传统汽车产业角度去观察,特朗普政府想要打造“关税反华联盟”就毫无胜算可言。道理很简单,中国只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充分撕裂美、欧、日之三边关系。目下,在中国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弯道超车的背景下,传统汽车产业是美、欧、日的支柱性产业,甚至是唯一支柱性产业,谁也不能停,谁更不想停。这就意味着,美、欧、日很难团结在一起共同对付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本次特朗普政府本想通过对中国船舶收取港口费一事拉拢欧、日、韩等,意图强行推动“关税反华联盟”的搭建进程,结果被中国基于三稀金属相关“长臂管辖”这一招打得满地找牙。与此同时,针锋相对地对美国船舶征收额外费用,瞄准美国金融维稳之“要害”,巧妙地把费用放在美资参股层面,且先发制人,抢在美方之前开征第一笔费用。
中方一系列组合拳发出的警告信号是强烈的,也是明晰的,即:我们这次就当美方是当真的而认真对待,没什么玩笑可开!于是,戏剧性的一面就此上演,即:美国国内开始出现前所未有强烈的“反省”之声。这也意味着美帝这只所谓的“真老虎”终究还是暴露出“纸老虎”的本来面目,以至于很多欧美航运公司开始为此修改航线,以图规避额外损失。在我们看来,中国的做法,本质上就是逼迫第三方必须站队,即:不在我们这里喝茶,就去美国那边喝咖啡去吧!如何选择是你们的权利,但一旦你们选择站队美国,如何处理你们则是中国的权利!
●无论从中东方向,还是从拉美方向进行综合观察,特朗普的耐心似乎都在快速消失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提到了“特朗普们”在美国内部恶斗中不能轻易让步,同样,“拜登们”也是如此,否则,“特朗普们”仅凭口水就能把他们淹死。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来看两则新闻报道:
10月16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的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初步生效后,美国再次向哈马斯施加压力,要求其“立即解除武装”。此前,以色列与哈马斯因移交被扣押人员遗体问题出现严重争议,以方在10月15日威胁称,若哈马斯不遵守停火协议,以色列将恢复军事行动。
近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出人意料地赞扬了她的老对手特朗普。“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我由衷地赞扬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以及该地区的阿拉伯领导人对这份‘20点计划’的承诺,他们还为‘战后’局势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结合上述两则新闻报道,东方时事解读想要强调的是:特朗普的时间很紧张,按照此前我们的评估,我们判断,特朗普政府最可能到今年10月底,最晚11月中旬会有一些新变化出现,不能太晚。
偏偏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原本推行还算顺利的巴以和谈突发变故,一夜之间从原来谈得差不多了突然恶化至巴(注,哈马斯)以双方再度剑拔弩张,以至于特朗普大声疾呼,美国要亲自出兵通过暴力手段强行解除哈马斯的武装。
无独有偶,以希拉里为代表的美国民主党一干前政要纷纷对此前特朗普推动的巴以和谈大加赞赏。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显然,这种赞赏并非真心诚意地赞赏,而是“捧杀”。或者说,这更像事先安排好的一个陷阱,即:就在特朗普政府力推巴以和谈的关键时刻,更是在特朗普时间非常紧迫,务必在今年10月底,最晚11月中旬,做出一些新变化的关键时刻,有人在哈马斯那边“做了手脚”,以至于将本来谈的还可以的巴以和谈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只要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和谈被搅黄,那么此前“赞赏”特朗普的美国民主党人,或者说“拜登们”就会立刻换一副嘴脸,对特朗普政府口诛笔伐。
“拜登们”夸赞“特朗普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蹭热度”。也就是说,“拜登们”对美国内部支持犹太极端复国主义的资本势力发出信号,即:如果把“特朗普”搞下去,“拜登们”会比“特朗普们”更大力度支持以色列。即便在现在,支持以色列也离不开“拜登们”的配合,比如,在有关支持以色列的拨款问题上,有事好商量。至少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特朗普们”在推动哈马斯和以色列和谈这件事上的风头。不难看出,美国内部支持犹太极端复国主义的资本势力已经成为美国内部恶斗双方都不能忽视、更不敢轻易得罪的“关键少数”。
以上这些原因恐怕是特朗普大声疾呼“美国要亲自出兵通过暴力手段强行解除哈马斯的武装”的主要原因。此外,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和谈真的被搅黄了,此前美以费尽周折为“华丽转身”所做的准备将功亏一篑。如果不能“华丽转身”,不仅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瞄着彻底扳倒宿敌伊朗、尤其是彻底毁掉伊朗核计划而巩固政权,“特朗普们”也不能在关键时刻,瞄着再次军事打击伊朗,尤其是恶化波斯湾安全情况施行“双向讹诈,内外摊牌”。这不仅意味着“特朗普们”会失去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的支持,失去美国内部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资本势力的支持,也意味着“特朗普们”距离掌握内斗主导权越来越远。所以,对特朗普来说,必须保住由其一手促成的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所谓和谈。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急躁也表现在中东问题之外,比如,再次叫嚣对委内瑞拉动手(注,美国对委内瑞拉发难,是特朗普眼中和中国围绕商贸战继续较量的筹码)。最新的消息是,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方确定将考虑开展陆地行动对贩毒集团进行地面打击,并证实已授权中情局(CIA)在委内瑞拉开展行动。
难得此前我们曾夸奖过特朗普政府还有一定的战略定力,虽然嘴上叫得很凶,但在实际操作上,就美国和拉美国家关系恶化的问题上,处理得还算冷静。但现在来看,似乎特朗普的耐心已经所剩无几。
●只要美国的盟友们选择“隔岸观火”,此次商贸战中国就算赢了
在本次讨论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杭州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举行第二十七次中法战略对话。
就上述新闻报道,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次中法战略对话,法国方面首先或在三稀相关制品问题上对中国有所求。另一方面,或有意从中国这里淘换到一些电动车的生产技术。这有点像此前我国过去曾经搞过的“市场换技术”。
当然,技术转让之类的话题,可以聊,对我们来说,一些不是最先进的电动车制造技术不是说绝对不能对欧洲方面转让。但问题在于,回报呢?尤其在市场之外的回报,比如,美国人要收中国船只的康复费,法国对此事持何种态度?或者说法国是否要给出明确态度?
当然,中国也很清楚,对于目前疯狗一样的特朗普,如果欧洲选择进一步靠近中国,很可能遭到报复,再加上欧洲内部还有那么多“欧奸”,在中法或者中欧合作的问题上,法国或很难做主。但我们看中的倒不是这一点,而是,只要中欧双方在谈,在接触,特朗普政府就会承压。如果欧洲在国际社会的策应下,把话题一竿子扯到了拉美、中东地区,那就有意思了。总而言之,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欧洲,都可以从即便是务虚的中欧战略对话中得到各自需要的借用点,比如,对特朗普政府发出警告,即:“大嘴巴”可以胡说,但不要胡来!
这里还有个典型,就是日本。
●计划“逃走”石破茂有可能会被“捉回来”继续坐在日本首相这张“老虎凳”
在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问题上,似乎“煮熟的鸭子飞了”。虽然高市早苗当选为自民党党首,但却因为公明党的撤出导致其无法阻隔。这让高市早苗本人有点破防,以至于其自嘲称“她是当不成日本首相的可怜女人”。
在我们看来,日本政局的这种变化不是偶然,原来日本极右势力计划中的,将高市早苗推上位是要其去做某种选择,或者说,有利于,或倾向于美国的这种选择。但现在中美激战正酣,且美国败象已露,这个选择就要等等再说。于是,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就被踩下了“急刹车”。
这对于本来计划好要“逃走”的石破茂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很有可能会被“捉回来”继续坐在日本首相这张“老虎凳”上煎熬一段日子。有趣的是,就在中美贸易战于10月12日迎面相撞的同时,石破茂急急忙忙发出了所谓“二战感言”,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虽然没说什么,但得罪了日本极右势力,这是石破茂再次(注,石破茂第二次“被”选上首相的时候在公开场合打瞌睡)“逃离首相之位”之计划中的一部分。
现在的情况是,欧,日,韩等各方都在看实质性贸易战升级后的中美“华山论剑,巅峰决战”。而特朗普此前计划的企图通过利益输送方式强行拼凑反华同盟的图谋,被中国一套组合拳,把美国人打得蒙了圈。而对中国来说,通过暴打美国迫使美国的这些所谓盟友们选择“隔岸观火”,某种意义上说,此次商贸战中国就算是取得了胜利。
【下面是2025年10月17日星期四录音开放日回答网友提问环节。成为东方时事解读音频年卡会员的网友可在每周四(节假日另行安排)14:00进入录音现场,欢迎大家参与。具体事宜请加客服微信号:DFBM2025】
网友“渔舟唱晚”提问:请东方点评一下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车及电池补贴政策这件事。
【东方点评】
我们注意到了“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的新闻报道。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中,印度莫迪政府,或者说,莫迪小集团,抗压能力是有限的。且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社会制度、经济、宗教冲突、地缘政治压力,以及本轮印巴冲突的惨败等等。
当然,莫迪小集团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准确地说,莫迪小集团和特朗普小集团属于“同类人”,都是以自身小集团之一己私利为决策唯一依归。所以,对美国而言,如果让印度言听计从,也需要消耗一定资源,满足一定前提条件。这恐怕是印度围绕关税、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等一系列问题和美国对峙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莫迪小集团看来,如果美国不调整目前针对莫迪小集团的打压政策,恐怕美印关系缓和就不易做到。而在国家的层面去观察,印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口大国,印度的利益诉求美国一时半时也无法轻易满足。别的不说,通过低买高卖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印度每年至少有几百亿美元的进项。自古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的道理,“架起锅子煮道理”是没用的。美国要让印度配合做这做那,先把这几百亿美元补上再说,哪怕补得少一点印度也能勉强接受。但美国想要一毛不拔,让印度承担所有损失,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阶段,印度大乱是华尔街不能接受的,比如,在本轮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方面曾对印度电网进行了全面攻击,导致很多将技术、金融外包服务设在印度的欧美公司损失不小,此外,西方资本在印度投资很多,西方和印度经济的关联度也很深,再加上印度的金融完全对西方开放,为此华尔街大动肝火,因为印度大乱会立刻反噬欧美金融市场。此外,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其在应对印度问题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俄罗斯、欧盟,尤其是中国会怎么想,怎么说,尤其是怎么做。可以十分肯定地说,如果印度真乱了,方方面面必然会大加利用。
此外,美国在施压印度的过程中特朗普政府难以把握节奏。由于印度是俄罗斯海外极其重要的能源、军贸市场,如果印度被彻底搞乱了,美俄关系或会因此受到很强的负面影响,且中国一定会坐收渔利。除非特朗普政府能够极其精准的掌握好一个“度”,即:一方面,在全力迫使印度屈服的过程中,比如,针对印度经济、金融进行某种“定向引爆”而局面不会失控;一方面,不给中国坐收渔利的机会,确保美国是最大受益方;另一方面,尽可能压缩美国内部“拜登们”的利用操作空间。
从2015年“转折年”算起至今的10年时间里,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效果已经十分明显。到了今天,无论是传统安全层面还是非传统安全层面,对于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无时无刻不觉得如芒在背,在处理印度问题的时候也是如此。对中国来说,目前阶段(注,从根本上打倒西方金融霸权后,另当别论),当然不希望看到印度陷入大乱,毕竟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且华尔街也不能接受印度陷入大乱。但问题在于,印度之乱不是中国推动的,想要搞乱印度的是美国。所以,印度能和美国对峙到今天,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印度当局开始逐渐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以求寻得更多对抗美国压迫的筹码。
基于以上的讨论大家不难看出,美印关系之间显得非常复杂,且暗流涌动。相比之下,中印关系开始逐渐缓和(注,是印方主动寻求和中国缓和关系,也就是印度对美国打“中国牌”)。我们注意到了有关“中国将印度药品的进口关税从30%降到了0%”的相关消息。如果这一消息最终被证实,那么中印关系的确在逐渐缓和,尤其在美印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尤其在中美经贸战此番实质性升级的情况下(注,中国也在对美国,也是对欧盟打“印度牌”,比如,在药品进口的问题上)。
结合上述讨论我们再来观察“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
”这一新闻报道,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这或是在中印关系逐渐缓和的大背景下,中印之间就印度国内对中国电动车的某种歧视行为,欲通过世贸组织层面顺势加以解决的一种默契(注,是印度采取的默契,对我们不存在这一点)。也就是说,在印度当局的默许下,中国从世贸组织层面通过走一个起诉印度流程,在印度当局“明知理亏”的配合下,相对顺利地解决中方电动车在印度国内遭到歧视这一问题。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当前阶段,中印关系的逐步缓和对国际社会有以下两点好处,第一,有利于国际社会进一步构建反美帝统一战线,而现在,印度当局围绕关税问题、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问题正在和美帝对峙,所以,尽管总体上看是我们对印度让利,但我们还是牢牢抓住伟人“矛盾论”的核心思想,时时刻刻不忘抓“主要矛盾”。当前阶段,中美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印矛盾是次要矛盾。只要打倒美帝,本质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第二,目前中美商贸战全面升级,国际社会也需要为进口药品储备其他进货渠道。
-
《衍射-东方音频讨论-AI版-经济部分》星期三 2025年...
2025-10-30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