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计划明年初访问中国”自说自话,是试图拿“对抗到底”对国际社会和华尔街的另类“双向讹诈”
【新闻报道】
10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对媒体表示,可能于2026年年初访华。特朗普说:“已收到访华邀请,我计划在明年年初前往中国。”特朗普还表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将会“十分良好”。
【讨论纪要】
●与爱泼斯坦相比,两者最大的差别或仅在于“吹牛老爹”还活在人世而已
在正式讨论“特朗普称,其已收到邀请,并计划在明年年初前往中国”这一新闻报道前,我们还是首先关注美国内部恶斗的一些最新发展。
10月20日,据一位白宫高级官员透露,特朗普考虑最早于本周为“吹牛老爹”减刑。消息人士称,特朗普在减刑问题上“犹豫不决”,白宫的一些工作人员正在敦促特朗普不要这么做。但消息人士也指出,特朗普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最早可能在本周就让“吹牛老爹”重获自由。报道指出,“吹牛老爹”2020年支持拜登后,他就失去了特朗普的好感,但特朗普并没有完全拒绝给他减刑。
在2024年年初,震惊全球的“萝莉岛事件”如同一记闷棍,彻底击碎了美国所谓“自由民主灯塔”的光环。然而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仅仅揭开了美国政治圈阴暗面的冰山一角,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随后曝光的美国“嘻哈教父”——“吹牛老爹”的罪恶帝国。随着美国内部恶斗的持续升级,这些丑闻的接连出现,如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值得一提的是,“吹牛老爹”与美国政治圈的多名政要有染,比如,在一份意外曝光的排队宾客名单上,拜登政府时期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的名字赫然在列。而随着哈里斯、希拉里等美国民主党高层被卷入丑闻,事件已经演变成一场政治风暴。甚至有美国媒体爆料称,哈里斯与“吹牛老爹”关系暧昧。讽刺的是,“吹牛老爹”于2024年9月被美国警方逮捕后,为求自保,其居然爆出了哈里斯滥用职权操控舆论的丑闻,导致原本民调领先的哈里斯支持率暴跌。
匪夷所思的是,传闻称,“吹牛老爹”在狱中开始绝食,且美国政府似乎解除了对他的自杀监控。如果结合“吹牛老爹”的所作所为和其“人设”特征一并综合观察,“吹牛老爹”让我们想起了2019年离奇死在监狱中的爱泼斯坦。与爱泼斯坦相比,两者最大的差别或仅在于“吹牛老爹”还活在人世而已。
●“吹牛老爹”就是“活着的爱泼斯坦”
“吹牛老爹”的事情再被翻出,显然是美国内部恶斗最新发展的一个观察侧面。类似特朗普为什么对其“减刑”,他们之间是否达成了什么交易等问题,对于“拜登们”而言,足以让其感到细思极恐。
结合上一段对“吹牛老爹”其人的基本了解,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在特朗普宣布要对其“减刑”的背后,不排除基于美国内部恶斗的日甚一日,“特朗普们”想要从此人口中得到某些美国民主党人,或“拜登们”相关秘密的可能性,或者拉拢此人对美国民主党人,或“拜登们”反戈一击的可能性。
尽管“萝莉岛事件”到目前为止仍然风声很盛,但爱泼斯坦已经死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但“吹牛老爹”还活着,是“行走的证据”。或者干脆说说,“吹牛老爹”就是“活着的爱泼斯坦”。随着事件的后续发展,也许“拜登们”会派遣刺客“杀人灭口”,也许特朗普正准备针对上述“拜登们”的可能动作进行“钓鱼执法”。他的生死,尤其是可能被“特朗普们”如何利用,或将成为观察美国内部恶斗后续发展的一个焦点。
●特朗普显然摆出了一种姿态,那就是:如果因某些原因导致其无法“华丽转身”,那就“强行转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特朗普是美国的现任总统,其掌握着“拜登们”不能企及的美国行政资源。所以,在“吹牛老爹”相关事件的后续发展中,相较于外交层面“特朗普们”对“拜登们”的暗箭难防,“做局”要相对容易一些。当然,同样基于特朗普是美国现任总统,尽管其在外交层面相对容易被“拜登们”偷袭或算计,但特朗普政府同样也可以以进一步损害美国利益为对价,调用相关资源服务于更好地掌握内斗主导权。
在继续展开讨论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10月20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他将给哈马斯一个机会,使其履行其与以色列达成的加沙停火协议,但特朗普也警告说,如果哈马斯不这样做,该组织将被“根除”。
通过上述新闻报道,特朗普对其一手促成的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所谓“停火”就这样“卡壳儿”一事显然是愤怒的。特朗普的意思很清楚,也很直白,即:如果“和谈”无法解决加沙问题,那么就用暴力手段彻底解决哈马斯。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威胁要将哈马斯“连根拔起”的同时,美国也在加大对伊朗的威胁。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近日叫嚣称,美国已经彻底摧毁了伊朗的核设施。
有趣的是,在特朗普叫嚣之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立刻反击,说美国人在说大话,可以说,如果特朗普说的是真的,伊朗决策层对伊朗国内无法交代。也许这正是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等待中的消息。到此为止,特朗普无论是“华丽转身”还是“强行转身”都已经准备到位。
在东方时事解读看来,特朗普显然摆出了一种姿态,那就是:如果因某些原因导致其无法“华丽转身”,那就“强行转身”。重点就在于再拿伊朗核问题说事儿,而这对于内塔尼亚胡小集团而言非常重要,是其愿意配合特朗普小集团再玩“双向讹诈,内外摊牌”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设施或核计划,是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眼中彻底扳倒伊朗这个宿敌、进而巩固政权,避免自己被政治清算核心所在(注,美以在理论上具有彻底摧毁伊朗)。
●对于“第三种选择”方向,特朗普小集团也在努力
如果我们把特朗普宣称“吹牛老爹”或可“减刑”一事看作特朗普小集团基于“第一种选择”方向的努力,那么特朗普就哈马斯和以色列“和谈”中断一事所摆出一副“实在不行就强行转身”姿态就是其基于“第二种选择”方向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一如东方时事解读此前所评估的那样,对于“第三种选择”方向,特朗普小集团也在同时努力。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上:
第一,美国的两艘航母,“华盛顿”号和“尼米兹”号已经进入南海水域,欲在传统安全层面对中国施压;
第二,石破茂内阁总辞职,高市早苗和日本极右势力中的最极端派,所谓“维新会”联合组阁成功,高市早苗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其很可能响应特朗普的号召并配合美国找中国的麻烦;
第三,抗压能力很差的印度莫迪政府再度军事威胁巴基斯坦,叫嚣称,“朱砂”行动刚刚开始,印度的“布拉莫斯”导弹系统的打击范围覆盖巴基斯坦全境;
第四,特朗普宣称,已收到访华邀请,其计划在明年年初前往中国。
●相比于针对“搞乱波斯湾”的那种“双向讹诈”是一种另类的“双向讹诈”
针对特朗普小集团基于“第三种选择”做出的四点努力,我们着重讨论第四点。
讽刺的是,对于特朗普所谓“收到邀请,计划2026年年初访华”一事,中国外交部已经给出明确表态,即:对特朗普所谓“收到邀请”,没有可发布的消息。
在我们看来,由于目前中美关系因中美商贸战实质性升级导致的总体氛围非常紧张,中国外交部的态度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或者说,特朗普的相关表态是典型的“自说自话”。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特朗普要“自说自话”,且把时间点指向2026年年初?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原因也不难猜,那就是2026年春节(注,2026年春节是2月17日)前后,是东方时事解读评估中的,若特朗普政府在当前中美贸易战已实质性升级的问题上不改弦更张,中美经济会“不可逆”的走向彻底摊牌的关键时间点。显然,特朗普是在可以强调,即:美国绝不后退,要和中国死磕到底,并威胁他会最大限度冲击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这就是一种讹诈,也是在对中国施压,目的就在于他想要“强行访华”。
在我们的相关评估中,对于“三种选择”,首先,西太这条线最容易失控的;其次,中东这条线也容易失控,但玩“双向讹诈”相较于西太方向相对安全;最后,内斗这条线是三种选择中最容易控制的。所以,三条线特朗普都在同时推动,意图在于产生三条线彼此推进、相互促进的效果。但特朗普也深知,赢得内斗的最核心在于阶段性有效缓和中美关系(注,中美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才想出了以上这套“胡萝卜+大棒”的鬼把戏。
在本次讨论的最后,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10月20日,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表示,欧盟多个成员国外长在会议上表明,他们将竭尽所能,破坏俄美布达佩斯峰会。
对于上述新闻报道,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到目前为止,围绕乌克兰问题,俄美关系和欧美关系仍然是一对儿“葫芦和瓢”的关系,这边特朗普讨好普京,那边必然得罪欧盟。所以,似乎对特朗普来说,看似俄美关系有一点缓和,但本质上“三大关系”(注,俄美关系,欧美关系和中美关系)仍然是“白卷儿”一张,更何况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大吵一架的过程中,张嘴闭嘴谈的都是俄罗斯方面的要求。
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一定会影响到印度,这几天印度有一点要反水的意思,但特朗普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一个是中东问题,具体反应在以色列和哈马斯“和谈”的不顺利上,另一个是欧美关系,具体反映在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咄咄逼人。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从来不提不访华,但东方时事解读所建议的那两个前置条件特朗普无论如何难以接受。之所以我们如此明确提出要求,就是实力到了,时间到了,不让?装着看不懂?那就耗着,这就是“河渡人”,我们不急。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特朗普把所谓访华时间放在2026年年初,对华尔街整体而言也是一种讹诈,或者说,相比于针对“搞乱波斯湾”的那种“双向讹诈”是一种另类的“双向讹诈”。
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经济注定会在小型化的“红巨星效应”破灭后走向万劫不复
【新闻报道】
10月21日,在日本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获得过半票数,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64岁的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提高防卫开支。
【讨论纪要】
我们注意到了“高市早苗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的新闻报道。
高市早苗奉行的是安倍经济学,俗称“安倍三支箭”。其三货币政策上表现为“印钱”,也就是量化宽松。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20日,自民党与日本主要在野党之一的维新会即将签署联合执政协议,高市早苗出任首相已无悬念之后,日本金融市场迅速重启“高市交易”,10月20日当天,日经225指数上涨3.47%,创历史新高,报49195.5点。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日本股市10月20日再创新高,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美国“红巨星效应”的一种预演。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新高市交易”能否持续这个问题,野村证券的报告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政治支持率。也就是说,日股的关键在于高市早苗能撑多久。不过,在我们看来,高市早苗如果想要将“新高市交易”撑得更久一些,有一个基本前提必须满足,那就是不能让日本陷入战争,比如,与中、俄、朝中的任何一家爆发战争(注,如果与三国同时爆发战争就更不用提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尽管这位当选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的64岁日本极右女政客主张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提高日本的防卫开支,但恐怕其也只能成为“安倍第二”(注,高市早苗早年有个外号叫“安倍女孩”),而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当街枪杀的安倍晋三留给日本的主要政治遗产就是正式将日本带上了“最后一次战略投机”之路,一如东方时事解读评估的那样,从日本正式步入“最后一次战略投机”那一刻开始,安倍晋三的国际政治生命已经死亡。或者说,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极右势力的国际政治生命就已经死亡。
在我们看来,石破茂如果真的促成日本央行加息,至少还能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风险,比如,一旦美国真的开启史无前例规模、正式公开“印钱”,日本也勉强能算是一块“价值洼地”,资金除了流向中国之外,也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日本。石破茂心知肚明,继续像以前那样“印钱”,搞“安倍经济学”那套,日本经济必死无疑。
●美日金融市场就此形成了一种奇怪的“跷跷板效应”。其中,汇率、股市都是这样
相比于高市早苗,石破茂这个人倒是有点想法。也许石破茂真的想要改善中日关系,想为日本谋求一条真正的出路,但最终经过尝试,证明他无法做到,最终只能“挂官而逃”。由于日本在本质上是美国的经济殖民地,没有独立的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所以,在美国强行加息后只能不断“放水”,这导致了日本的经济情况持续恶化。此外,由于日本极右政权全面配合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商贸战,这对本来指望中国经济寻得一条生路的日本经济反受其咎。
现在,高市早苗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并再次从“垃圾桶”中捡回对日本经济毒害巨大的“安倍经济学”,与此同时,用日元购买美元(注,到美国去投资,买美国的股票)的方式暂时撑住美元、美股,但最终这印出来的钱都流到了美国金融市场,而美日金融市场就此形成了一种奇怪的“跷跷板效应”。其中,汇率、股市都是这样,尤其是汇率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通过上述讨论,大家不难明显感受到,和美国一样,包括欧洲,尤其是日本,或先或后,不同程度上都在走传统资本主义“跃迁”到金融资本主义的“不归路”。可以肯定的是,高市早苗上台后,日本经济会加速虚拟化,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二战后,在西方建立并主导的世界秩序下,经大起大落的日本经济的最终宿命。
石破茂无力对抗这种所谓“资本主义内在经济规律”,高市早苗也是如此。我们此前经常提到美国在史无前例规模,公开正式“印钱”后或会有一个所谓的“红巨星效应”。当然“红巨星效应”能否出现、持续多久,以及规模大小要看美国是在中国默许下“印钱”还是强行“印钱”。欧洲和日本类似,或也有各自的“红巨星效应”。问题在于,以美国这样的经济规模,在经历“红巨星效应”后,会“塌缩”成为一颗“白矮星”,那么,欧盟、尤其是日本呢?也许在“红巨星效应”结束后很可能连个渣都不会剩下。
对国际社会来说,只要对方不触碰国际社会的核心利益,不触碰国际社会的底线,那就各安天命。我们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继续夯实实体经济,做好我们该做好的事情。你们则继续谋划如何开启史无前例规模的公开正式“印钱”,如何继续玩“金融游戏”。这就是“河渡人”。
当然,无论美国、欧洲和日本什么模式的“红巨星效应”正式开启后,国际社会也会加以利用,就经济和金融相关政策做相应调整,这之后,时间一到,该破的就让它破吧。
需要强调的是,“河渡人”只是国际社会尽量争取的战略态势,但并不是国际社会要执意、不顾一切地追求战略态势。也就是说,目前深陷内部恶斗的美国,到底是“缓死”还是“猝死”,首先是美国自己的问题,国际社会不会因为刻意追求“河渡人”而去“帮”美国渡过难关。如果美国因经不起内斗的折腾而“休克”,那国际社会也有对付这种情况的做法,无非是提前为美国“准备后事”而已。
美澳锑业整合计划最终或为中国相关企业“作嫁衣”?
【新闻报道】
10月20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其间,双方正式签署《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
【讨论纪要】
我们注意到了有关美澳签署《美澳关键矿产与稀土开采及加工供应保障框架协议》的新闻报道。在这一协议框架下,美国锑业公司向某澳大利亚矿商提交了一项非约束性收购提议,拟通过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后者100%股权,欲打造所谓中国以外全球最大锑生产商之一。
我们认为,美澳针对中国意味很明显的矿产合作协议对中国针对美国采取的“长臂管辖”式反制措施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我们常说的“三稀金属”中,主要的稀土金属共有17种元素,主要稀有金属共有9种,主要稀散金属共有8种。锑只是稀散金属中的一种;
第二,“三稀金属”相关产业链庞大而复杂,想要建设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既需要大量时间,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同时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等为其配套服务。美国和澳大利亚并不具备建立完善“三稀金属”产业链的能力;
第三,退一步说,就算美澳有能力建立“三稀金属”产业链,恐怕也无法形成良性商业闭环,其中规模、成本和市场是其难以逾越的鸿沟。中国仅凭价格战,至少可以让相关美澳企业无利可图。
这里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中国刚开始搞高铁的时候,高铁车用高强度铝材国内无法生产。当时进口一吨高强度铝材的价格要几十万元。而生产高强度铝材的挤压机必须用到万吨挤压机,但是2001年底全世界万吨挤压机不仅数量少,产量低,且主要生产技术都掌握在美、日、德三国手里,且中国被列入禁运名单之中。后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联手国内部分民营企业打造出世界第一台1.35万吨挤压机,打破国外的万吨挤压机记录,同时,中国生产出了自己的高强度铝材。
尽管在这之后一年左右,万吨挤压机被从禁运名录里移除,但美、日、德三国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即:通过大幅降低高强度铝材价格,也就是倾销的方式,企图通过价格战打垮中国高强度铝材生产厂商。
然而,中国的企业并没有被轻易打垮。
得益于国产万吨挤压机提供的自主生产能力,以及国家可能的政策扶持和国内市场的内部循环,中国的高强度铝材产业顶住了这轮价格冲击。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降低成本,最终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此后,国际市场的价格因为中国玩家的加入而永久性地降低了,从“天价”的几十万元每吨回归到“理性价格”的几万元每吨,现在的价格还要更低一些。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想说的是,在“三稀金属”产业竞争的问题上,未来,如果需要,中国完全可以照搬高强度铝材产业的例子,通过价格战击垮国外同类企业。也许今天美澳的矿产协议下催生的这家所谓中国以外全球最大锑生产商之一,最终因无法形成良性商业闭环而倒闭最终被中国企业收购,从而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
《衍射-东方音频讨论-AI版-经济部分》星期三 2025年...
2025-10-30 -
东方时事解读QQ群讨论纪要-详细版(2022-10-20)
2022-10-20 -
东方时事解读-等待性质的新闻-【第2022-279-280期】
2022-04-24 -
东方-时事漫谈 2021年05月21日
2021-05-24 -
东方-经济视点【第2021-029】
2021-05-16 -
东方-时事漫谈2021年04月03日
2021-04-04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15-264期】
2020-12-20 -
东方-时事云评【第20201207-259期】
2020-12-16 -
2020年12月15日-测试001
2020-12-15









